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

患者评估需全面系统,涵盖临床检查、影像学分析及患牙状态判断。临床检查重点关注患牙叩痛程度(0-3级分度)、松动度(Ⅰ-Ⅲ度)、牙龈状况(有无红肿、瘘管及位置),结合冷热诊、电活力测试明确牙髓状态(正常、可逆性牙髓炎、不可逆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影像学评估需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X线片),必要时采用锥形束CT(CBCT),重点观察根管数目(是否存在C形根管、额外根管)、走行方向(弯曲度、弯曲半径)、钙化程度(部分钙化、完全钙化)、根尖周病变范围(大小、边界清晰度)及牙根解剖异常(根折、内吸收、外吸收)。患牙状态分析需综合评估牙体剩余组织量(冠部破坏程度、是否涉及龈下)、牙周支持情况(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程度)及全身状况(是否存在控制不佳的系统性疾病影响治疗耐受)。

术前准备包括设备调试、器械配置及患者沟通。显微镜需选择放大倍数6-25倍可调(推荐初始使用8-10倍寻找根管口,15-20倍进行精细操作)、同轴冷光源(色温5000-6500K,照度≥100000lux)、具备助手镜接口的机型,术前需调试焦距(工作距离200-250mm)、角度(术者视线与患牙长轴呈30-45°)及光源强度(避免过强导致术区反光)。器械需准备: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如ProTaperNext、WaveOneGold,建议选择25-40主尖锉)、超声工作尖(P-1、P-2号,匹配根管长度)、根管长度测量仪(电子根尖定位仪,误差≤0.5mm)、冲洗系统(27G侧方开口冲洗针,5-10ml注射器,超声荡洗设备)、根管封闭材料(热牙胶系统如SystemB+ObturaII,生物陶瓷封闭剂如iRootSP)、辅助工具(根管探针DG16、显微口镜、染色剂如亚甲蓝或品红)。患者准备需完成知情同意(告知治疗步骤、可能风险如器械分离、根折、治疗失败概率约5-10%),调整体位(上颌牙治疗时患者头部后仰,使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60°;下颌牙治疗时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严格隔湿(橡皮障使用:选择0-2号打孔器,固定夹(如翼型夹、无翼夹)需避开修复体边缘,检查橡皮障密封(吹气试验),确保术区完全干燥)。

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分阶段完成。

开髓洞型制备:根据患牙解剖形态确定入口位置(上颌前牙腭侧舌窝中点,下颌前牙舌面隆突偏舌侧;上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与腭尖连线交点,下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与近中舌尖连线交点)。使用高速球钻(1/4号或1/2号)穿透釉质-牙本质界,换低速裂钻(557)向髓腔方向扩展,显微镜下(8-10倍)观察髓室顶完全去除标志(可见髓室底与根管口的交界线呈“扇贝形”)。注意避免过度向颊舌侧扩展(前牙)或向近远中扩展(后牙)导致髓室壁侧穿,需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形成“领圈”结构(宽度≥1mm)。

根管定位:清除髓室底表面钙化组织(使用超声工作尖轻震,功率设置1-2档),滴加1%亚甲蓝染色1分钟后生理盐水冲洗,显微镜下(15-20倍)观察根管口位置(前牙单根管呈圆形,上颌前磨牙多为颊舌向扁形,下颌磨牙近中根多为双根管呈“C”形排列)。钙化根管定位需结合X线片(寻找根管走行方向的低密度影)、根管探针(DG16尖端沿髓室底解剖标志线(如上颌磨牙近中颊根与腭根连线)滑动,感知“落空感”),必要时使用超声工作尖(P-1号,功率1档)在疑似根管口处轻磨,暴露根管口后插入08或10K锉确认。变异根管(如下颌磨牙远中舌根管、上颌第二磨牙额外腭根管)需参考CBCT三维影像,在显微镜引导下沿根管可能走行方向探查。

根管清理与成形:首先确定工作长度(电子根尖定位仪显示“APEX”时记录长度,结合X线片验证,最终工作长度为根尖狭窄处(距X线根尖1mm)。初尖锉选择10或15K锉(能无阻力到达工作长度),记录初尖锉号。采用冠向下技术:使用25/0.06(ProTaperS1)、30/0.04(S2)器械预备冠1/3(深度为工作长度2/3),注意每次器械退出时需用1%次氯酸钠(NaClO)冲洗(5ml/次)并清理碎屑;换用25/0.04(F1)、30/0.04(F2)预备中1/3(深度为工作长度1/2),每支器械使用前需蘸取EDTA凝胶(17%乙二胺四乙酸)润滑;最后用主尖锉(通常为F2或F3)预备至工作长度,确保根管壁形成连续锥度(0.04-0.06锥度)。显微镜下(20倍)检查根管壁是否有残留牙髓组织(呈白色条索状)或玷污层(灰色膜状结构),必要时使用超声荡洗(功率2档,每个根管荡洗30秒)增强清理效果。弯曲根管需采用“提-拉”动作(幅度2-3mm),避免器械锁死;钙化根管需使用G钻(01-04)逐步扩大冠部通道,再换镍钛器械。

根管消毒:化学消毒采用交替冲洗法:1%NaClO(5ml)冲洗(侧方开口针深入根管2/3长度

文档评论(0)

183****5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