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pdfVIP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

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

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

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

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

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诣:

到。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仆:谦称。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

人”同。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陽。⑧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

代代。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_____惠:_____诣:_____乃:_____为:_____

设:_____示:_____未闻:________家禽:________

[2]用/给短文划分节奏。

[3]用四字词语夸一夸杨氏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也会说:

1/7

①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②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3.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4.课外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

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

文档评论(0)

131****4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