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集训即时演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太原模拟)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可知,班固认为因为武帝推恩导致本末俱弱,使得王莽生其奸心,故A项对的。

2.(·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摸底考试)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的开篇写道:“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由此可见,外戚干政的实质是()

A.皇帝依托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D.铲除同姓刘氏诸侯王势力

解析:选C。材料反映是“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并不是仅靠自已的道德修为,还要仰仗外戚的帮助,外戚之所以可以干政,重要是中国古代实施君主专制,故C项对的。

3.《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取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阐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原则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起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解析:选D。九品中正制是因为汉末动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而新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最初不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原则,而以乡民议论作为评判人才原则,适应了曹魏选拔人才的需要。

4.[·江西赣州十二县(市)高三联考]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曰后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A.为了变化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的权力的平衡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D.为了更加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选B。依照题干中“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可知其目标是分割尚书省权力以达成三省权力的平衡,故B项对的。

5.(·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试)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议

解析:选D。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有利于合理行使决议权力,降低人为性失误,故D项对的。

6.(·湖北武昌高三调研)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因素可能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瓦解

C.科举制的实施?D.士庶之分严格

解析:选C。“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初庶族地位的上升。庶族可以经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对的。

7.(·江西鹰潭高三模拟)按照宋代官制,通常官员都有“官”和“派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解析:选B。此材料涉及宋朝的官职,“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故B项对的。

8.(·湖南永州模拟)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达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初()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曰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解析:选B。“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三岁一易”,使中央扼制了地方官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昂首,对地方的控制曰趋加强,故B项对的。

9.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极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老式开始变化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解析:选C。“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体现监察官员和丞相的相互制约,以达成减弱相权强化君权的目

文档评论(0)

139****6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