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科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人:

日期:

预防医学科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

CATALOGUE

目录

01

登革热概述

02

监测与诊断系统

03

病媒控制措施

04

个人防护方法

05

社区干预策略

06

应急处置与评估

01

登革热概述

疾病定义与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与人际传播

罕见情况下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输血、器官移植传播,但人际直接接触(如呼吸道或消化道)不会导致感染。

主要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再传播给健康人群,病毒在蚊体内复制周期为8-12天。

病原体与疾病特征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1至DENV-4型)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及出血倾向,重症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休克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分布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东南亚、西太平洋、美洲及非洲是主要流行区,近年因气候变暖及全球化导致温带地区病例增加。

季节性高峰

雨季或高温高湿季节(如夏季)蚊虫繁殖活跃,病例显著增多,城市地区因人口密集更易暴发流行。

人群易感性

全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更高,既往感染某一血清型后可能因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导致二次感染加重。

公共卫生影响

经济负担

登革热暴发导致医疗资源挤占,直接医疗费用和生产力损失巨大,东南亚国家每年经济损失超10亿美元。

全球防控压力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广泛接种疫苗,依赖蚊媒控制,对公共卫生系统的监测、应急响应能力提出高要求。

社会心理影响

疫情引发公众恐慌,影响旅游和贸易,部分地区因防控措施(如大规模灭蚊)可能引发环境争议。

02

监测与诊断系统

病例监测方法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结合

通过医疗机构主动上报疑似病例,同时结合社区被动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覆盖面。

症状筛查与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典型症状患者进行筛查,结合其旅行史、居住环境等流行病学信息,评估感染风险。

哨点医院监测网络

在重点地区设立哨点医院,定期收集和分析就诊患者的临床数据,监测登革热流行趋势。

移动端实时报告系统

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病例实时报告平台,缩短病例发现与上报的时间差,提升响应速度。

实验室诊断流程

在资源有限地区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快速筛查疑似病例,但需结合其他方法确认结果。

快速诊断试纸检测

将患者样本接种至敏感细胞系(如C6/36蚊细胞),通过培养分离病毒并进行分型,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病毒分离与培养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检测患者血液或组织样本中的登革病毒RNA,用于早期确诊。

病毒核酸检测(RT-PCR)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区分急性感染与既往感染。

血清学检测(IgM/IgG抗体检测)

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逐级上报至省级疾控中心,经专家审核后纳入国家监测数据库,确保数据准确性。

整合卫生、环境、气象等部门数据,分析蚊媒密度、气候条件与病例分布的关联性,指导防控决策。

根据历史数据设定病例数或发病率阈值,系统自动触发预警信号,提示高风险区域启动应急响应。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等平台与国际同行交换疫情信息,监测跨境传播风险,协调防控策略。

数据报告机制

分级报告与审核制度

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

自动化预警阈值设置

国际疫情信息互通

03

病媒控制措施

蚊子滋生地清除

环境清理与积水管理

全面排查并清除室内外各类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空瓶罐等),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定期投放灭蚊药剂或采用物理覆盖法阻断蚊虫产卵。

排水系统维护

疏通下水道、沟渠等排水设施,确保水流畅通,避免形成滞留水体;对建筑工地、低洼地带等高风险区域实施专项巡查与整改。

社区参与机制

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居民参与“翻盆倒罐”行动,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检查公共区域,形成群防群控网络。

化学防治策略

在疫情暴发期或高密度蚊区,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快速降低成蚊种群密度,需注意避开人群密集时段。

空间喷洒技术

滞留喷洒处理

杀幼剂应用

对蚊虫栖息场所(如墙壁、草丛、家具背面)喷洒长效杀虫剂,形成药物屏障;优先选择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的环境友好型药剂。

针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水池、消防水箱),投放苏云金杆菌或吡丙醚等生物/化学杀幼剂,抑制蚊幼虫发育。

鱼类投放计划

应用球形芽孢杆菌或沃尔巴克氏体等微生物制剂,特异性感染蚊虫并阻断其繁殖能力,具有靶向性强、环境兼容性高的特点。

微生物制剂推广

天敌昆虫引入

在适宜区域释放蜻蜓、巨蚊等蚊虫天敌,构建生态平衡系统;需评估本地物种多样性后再实施以避免生态干扰。

在池塘、水库等大型水体引入食蚊鱼(如孔雀鱼、斗鱼),通过生物捕食减少蚊幼虫数量,需监测鱼类生态适应性以避免入侵风险。

生物控制应用

04

个人防护方法

文档评论(0)

158****1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