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八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口袋书】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pdfVIP

专题05 八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口袋书】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二)

1.《饮酒(其五)》2.《春望》3.《赤壁》4.《雁门太守行》

5.《渔家傲》6.《浣溪沙》

1.《饮酒(其五)》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

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

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诗歌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诗歌翻译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

1.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

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

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

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

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

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

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

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

自然的情趣。“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表现手法: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

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

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

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

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

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诗歌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

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春望》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员外郎之职,故

世称杜工部。后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

有“三吏”“三别”。杜甫风格沉郁顿挫,融合众长,兼备诸体。

二、诗歌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

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

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

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诗歌翻译

【注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27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