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836-2008 稻田克氏螯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VIP

DB34T 836-2008 稻田克氏螯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34T8362008稻田克氏螯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稻田克氏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养殖的环境条件、稻田改造、虾苗投放、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稻田克氏螯虾的养殖生产。

1环境条件

1.1养殖场地选择

1.2水源水质要求

1.3稻田条件

稻田面积以0.31.0hm2为宜,田埂高度不低于40cm,宽度不小于50cm,确保田埂坚固不渗漏。稻田应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防止克氏螯虾逃逸。田块内应设置十字或井字形沟渠,沟宽80100cm,沟深5060cm,沟渠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为克氏螯虾提供栖息和活动空间。

2稻田改造

2.1田埂加固与防逃设施建设

田埂应进行加固处理,高度增至5060cm,顶部宽度6080cm,坡度比为1:1.5,确保田埂坚固不渗漏。田埂内侧应铺设防逃网,网目大小不超过0.5cm,网高60cm,埋入土中20cm,外侧用木桩或竹桩固定,桩距23m。进排水口应安装双层防逃网,内层网目0.5cm,外层网目1.0cm,防止克氏螯虾逃逸。

2.2沟渠开挖与平整

在稻田内按设计要求开挖十字或井字形沟渠,沟底平整,沟壁坡度比为1:1.2。沟渠与田面交界处应设置缓坡,便于克氏螯虾活动。稻田整地时应做到田面平整,高低差不超过5cm,确保水位均匀。沟渠开挖后应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防止损伤克氏螯虾。

3虾苗投放

3.1虾苗选择与运输

虾苗应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个体,规格以35cm为宜。虾苗运输前应停食24小时,运输水温保持在1822℃,运输密度不超过500尾/m3。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运输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虾苗到达后应进行水温调节,使运输水温与稻田水温相差不超过2℃,再将虾苗放入稻田。

3.2放养密度与时间

4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

克氏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豆饼、麦麸、新鲜蔬菜等。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30%,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每日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总量的30%,下午56时投喂总量的70%。投喂时应沿沟渠和田边均匀撒投,避免饲料堆积。应根据水温、天气和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时应减少投喂量。

4.2水位管理

稻田水位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克氏螯虾生长需求进行调节。水稻分蘖期保持水深58cm,孕穗期保持水深812cm,抽穗期保持水深1215cm,成熟期逐渐降低水位。克氏螯虾生长旺季(69月)应保持较高水位,有利于克氏螯虾生长和蜕壳。换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1/3,保持水质稳定。

4.3水质调控

5病害防治

5.1预防措施

5.2常见病害及治疗方法

克氏螯虾常见病害有白斑综合征、黑鳃病、烂鳃病等。白斑综合征可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浓度为0.30.5mg/L,连续使用3天。黑鳃病可使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浓度为0.50.7mg/L,同时改善水质。烂鳃病可使用土霉素拌饵投喂,每kg饲料添加23g,连续投喂57天。用药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6收获

6.1收获时间与方法

克氏螯虾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当规格达到2530g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时间应选择在水稻收割前1520天,避免影响水稻收割。收获方法主要有地笼捕捞和干塘捕捞两种。地笼捕捞应在傍晚放置地笼,次日凌晨收笼,捕大留小。干塘捕捞应先将稻田水位降至沟渠深度,然后集中捕捞。

6.2暂养与运输

收获的克氏螯虾应进行暂养,清除泥沙和杂质,分级筛选。暂养水温保持在1520℃,暂养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运输时应使用专用运输箱,箱内铺设湿润水草,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运输密度不宜过大,避免挤压和损伤。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确保成活率。

7生产记录

养殖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包括虾苗来源、放养时间、数量、规格;饲料投喂种类、数量、时间;水质监测数据;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收获时间、数量、规格等。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本规程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