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真菌性病害防治指南.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蔬菜真菌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蔬菜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属第三大作物。

我国常见蔬菜近50种,属于10多科。蔬菜病害总数达500种以上,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数十种。

蔬菜霜霉病霜霉病是蔬菜最重要的一类病害,在瓜类、葱类、莴苣、波菜以及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普遍发生。黄瓜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葱霜霉病,都是这些蔬菜为害最重的病害。

(一)为害症状一般以成株期发病为主,症状最明显。主要为害叶片,葱类还能为害花梗,十字花科采种株还能为害花薹、种荚等。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点,迅速扩展,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水渍状大斑,葱和菠菜病斑常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随后病斑变成黄褐色或淡褐色。(一)为害症状

白菜霜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霜状霉层,霉层颜色黄瓜上为紫黑色。

菠菜霜霉

葱霜霉

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相互连片,致使病叶干枯、卷缩,最后病叶枯黄而死。葱类花梗发病,多从病部弯折。

大白菜等十字花科采种株发病,花苔肿胀、扭曲、畸形,俗称“老龙头”。菠菜、葱经常有病菌系统侵染发生。系统侵染病株矮缩,叶片畸形、扭曲,表面上长满霜状霉层。

(三)发病规律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在北方,霜霉菌一般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或以卵孢子和休眠菌丝在萝卜和芜菁的块根里越夏、越冬。在不良的环境下,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只要条件适宜,经2个月的短期休眠就可萌发。春季侵染油菜、小白菜、萝卜等,在其发病的中后期,病组织中可形成大量的卵孢子,这些卵孢子在当年秋季可侵染秋季大白菜。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发病的初侵染。

①始发期。从出苗至5片真叶前,田间出现少数病苗,以此形成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②普发期。始发期后10余天,约在幼苗9~10片真叶期,病株率迅速上升,普遍发生,但病情不重。③流行期。普发期后,病情迅速加重,随后进入流行期。

(四)防治措施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和消灭初侵染源为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加强预测预报,配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2、加强栽培管理①选用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清除瘪粒病籽。②合理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③适期播种。秋白菜适期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同时注意合理密植。④加强栽培管理。精细整地;高垄栽培,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间苗剔除病残体;增施磷、钾肥,适期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收后清除病残体,深翻压埋病菌。

3、药剂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亿孢子/g木霉菌4~6g/m2,每5~7天喷1次。

番茄灰霉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茄科蔬菜以番茄、辣椒和茄子受害最重,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灰霉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造成早春大量烂果,一般减产20~30%,危害严重的可达50%左右。

(一)为害症状番茄叶、茎、花、果均可受害,但以果实受害最重。时片发病,多从叶缘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病部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果实发病,青果受害最重,造成大量烂果。病菌多先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呈灰白色腐烂,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茎部发病,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辣椒灰霉病茄子灰霉病

(三)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地表及土壤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或气流传播,由伤口侵入或花器或枯死组织侵入,进行再次侵染而使病害扩展蔓延。

冬春温保护地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湿度是流行的主导因素。病菌发充适温为16~20℃,相对湿度95%以上或倒春寒易发病。第一果穗最易感病,且大多发生在果柄、果蒂、果缝处,重茬地、苗床密度大、光照不足,用药不当,均有利于发病。

(四)防治措施根据灰霉病的发病部位、病菌侵染特点,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苗,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1~33℃,超过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会持15~17℃;阴天中午也要打开通风口换气。

2、药剂防治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0~1500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0~1500g/hm2、400g/L、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875~3750g/hm

文档评论(0)

vermont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