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科举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乡试试题(秀才考举人)

(一)经义题(《论语》句)

试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述其义,结合修身、处世、治政三端展开,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夫子仁学之核心也,贯穿修身、处世、治政之始终。修身者,必先正己,方能达人。己恶欺罔,则不欺人;己厌苛责,则不责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是为慎独之要。处世者,以同理心为桥,与人交而不违其愿。邻里有困,勿强加己意;友朋有争,勿偏护己私。推己及人,则怨隙自消,人伦和乐。治政者,当以民之不欲为戒。民恶苛税,则轻徭薄赋;民厌酷法,则宽严相济。昔者子产治郑,不毁乡校,听民之议,盖深知“不欲”之理,故能国泰民安。此句虽简,实为立身之本、处世之方、为政之鉴,学者当躬身践行,方得仁道真义。

(二)诗赋题(七言律诗)

试题:以“秋江晚渡”为题,作七言律诗一首,限平水韵下平一先韵,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参考答案:

落木萧萧覆野烟,长川渺渺接遥天。

孤帆影逐残阳去,短棹声随晚浪传。

渔父收纶归浦溆,征人策马过沙边。

苍茫暮色催行旅,犹有寒鸦噪暮船。

二、会试试题(举人考贡士)

(一)策论题(时政类)

试题:今边患未平,漕运多阻,民力渐困。试述安边、通漕、养民三者之策,要求切中时弊,措施可行,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治国之道,在安内攘外,养民固本。今边尘不息,漕运壅滞,黎民疲敝,此三者互为因果,若不统筹施治,恐生祸乱。

安边之策,不在穷兵黩武,而在守御与怀柔并举。其一,整饬边军,裁汰冗员,精选勇锐,勤加操练,配强甲械,使边军有御敌之力。其二,沿边筑堡,屯垦戍边,令军士与百姓杂居,耕战结合,既省转运之费,又固边防之基。其三,抚绥诸番,遣使通好,厚往薄来,许其互市,化干戈为玉帛。昔汉武征匈奴,虽拓疆土,然民力凋敝;而宣帝用赵充国之策,屯田安边,怀柔羌人,终致边靖民安,此殷鉴也。

通漕之策,重在疏浚河道,整肃吏治。其一,征调民夫,疏浚运河淤塞之处,加固堤岸,设闸节水,确保漕船畅通。其二,改革漕运制度,罢黜贪墨之官,选用廉能之士督理漕务,严禁官吏盘剥漕丁、克扣粮饷。其三,推行“漕粮折银”与“海漕并举”,江南富庶之地可折银上缴,减轻漕运压力;同时疏浚海路,鼓励商船参与漕运,互为补充。昔元世祖开京杭大运河,终致南北贯通,财货云集;明永乐间疏浚漕河,亦使京师无乏粮之虞,此皆疏浚之功也。

养民之策,核心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其一,减免受灾地区赋税,赈济饥民,防止流民四起。其二,抑制土地兼并,令富户限田,鼓励无地农民开垦荒地,官府给予种子、耕牛之助。其三,整顿吏治,严禁官吏苛捐杂税、敲诈勒索,推行“保甲制度”,维护地方治安。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力得养,则国家自固;民心得向,则边患、漕弊亦可迎刃而解。

三者之中,养民为根本,安边为保障,通漕为枢纽。朝廷当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不为急功近利之举,不施苛政暴敛之策,则国可长治久安矣。

(二)经义题(《孟子》句)

试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合历代兴亡之事,论其深义,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论,揭示了治国兴邦之根本。天时者,时运也;地利者,山川险固也;人和者,民心所向、上下同心也。历代兴亡,莫不以“人和”为关键。

昔商纣之时,坐拥朝歌之险,据有天下之利,然纣暴虐无道,残害忠良,鱼肉百姓,民心尽失。周武王率仁义之师,虽兵力不及殷商,然天下归心,诸侯响应,终牧野一战而灭商。此非天时、地利之不如,实乃人和之胜也。又如三国之时,蜀有剑阁之险,吴有长江之固,然蜀后主刘禅昏庸,亲小人远贤臣,终致国破;吴末帝孙皓残暴,臣民离心,遂为晋所灭。而曹魏虽无蜀、吴之险,然曹操、曹丕、曹叡皆能招揽贤才,安抚百姓,终得天下之半,为晋统一奠定基础。

再观东晋、南宋,虽偏安一隅,地利不及北方,然君臣同心,百姓效命,终能抵御强敌,延续国祚。反之,秦据关中形胜之地,吞六国而一统,然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强秦三世而亡,何也?人和尽失也。

由此观之,天时、地利皆为外在之助,而非根本之因。人心向背,才是决定兴亡之关键。治国者,当以仁政为本,体恤民情,凝聚人心,使君臣同心、朝野协力、百姓归心,则虽无天时之助、地利之险,亦可安邦定国;若失人和,纵有天险固若金汤,亦难逃覆亡之命运。此孟子之言,实为千古不易之真理。

三、殿试试题(贡士考进士)

(一)策论题(帝王之学)

试题:帝王当以“立德、立功、立言”为要务。试述三者之先后轻重,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路径,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昔《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三不朽者,实为帝王治国理政之根本准则。三者之中,立德为先导

文档评论(0)

151****9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