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docxVIP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如图所示,下汤遗址发现于1984年,文化层堆积厚度达2.5米,自下而上依次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个阶段,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现象可说明 ()

该地区文明呈现连续演进特征B.不同文化存在激烈的军事冲突C.早期国家形态在此地持续发展D.文化层年代由近及远依次排列

战国末期,吕不韦作为秦国丞相,召集士人编纂《吕氏春秋》,以儒、道、墨等学派思想为基础,试图整合百家学说,提供治国理政的理论依据。这一举动折射出()A.地主阶级对诸子百家的包容B.士阶层垄断了知识

C.社会由动荡走向统一的趋势D.实用主义思想兴起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来源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

儒家经典对文字阐释的影响 B.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

第PAGE

第PAGE3页

共6页

9.1868年中英修约交涉,奕?提出要对“各国一体均沾等语”予以限制,英国驻华公使也表示:“商议事件,亦须视中国之能得利与否,持平办理。”1870年,中日签订的《修好条规》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和单向性条款。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封疆大吏和驻外公使多以“利益均沾”代替了“一体均沾”。这反映出 ()

英国对华策略改变 B.传统外交的近代转型

C.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D.宗藩关系正走向瓦解

下表为1845~1870年中国部分经济领域变动情况(单位:万担/万匹/家)。据此可知()

年份

洋纱进口量

土布出口量

上海手工织布机数量

广州手工染坊数量

通商口岸

机器纱厂数量

1845年

1.5

8.2

2.3万张

127家

0

1860年

32.5

19.8

1.8万张

98家

2

1870年

68.9

28.5

1.2万张

73家

5

传统生产与近代生产的共存B.列强侵略重心转向资本输出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其发展D.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格局形成

洪仁玕提出暹罗邦(泰国)“与英邦通商”,“今亦变为富智之邦”。日本邦“与花旗邦(美国)通商”,“将来亦必出于巧焉”。他告诫国人中国并非“东洋之冠”,并警告“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

和外邦欺,悔之晚矣。”在此,洪仁玕

()

A.呼吁太平天国加强内部团结

B.支持洋务派的自强新政

C.表达了民族振兴与自救意识

D.认清了西方侵华的本质

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法国大革命。但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例如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材料旨在说明 ()A.传统“革命”是顺从天道的周期性王朝更替

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C.新“革命”观反映了中国对西方道路的反思D.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革命”含义的更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兵士”群体的称谓和指涉范围的认识不同。建党前后将近代“兵士”群体与土匪并称为“兵匪”,视其为“非阶级化的游离无产者”,凸显其危险性。自1923年末,开始更多使用“游民无产阶级”一词指代“兵士”整体,认为其也有革命性。这种认识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对革命力量的认识日益清晰 B.对革命统一战线的维护

探索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图为《我的画报》于1934年第2卷第15期刊发的题为《洗国耻》漫画,画中文字为

“五月里,国耻多,要洗国耻,先要勤读书”“五月里,国耻多,要洗国耻,不怕工作苦”。这体现出当时 ()

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渐成共识 B.救亡图存思想借助通俗媒介传播C.政府教育重心转向抗日救国 D.文艺界重视在农村开展抗日宣传

15.1942年,地主出身的太行区参议会副会长申伯纯认为减租政策没有考虑到年景,会使农民和地主“都有怨气”。他提出“丰歉浮动租率”的提案,根据每年的收成决定减租额度。

这一议案最终得到通过。这一事件A.表明新民主主义政策得到贯彻C.预示着农民经济负担即将加重

()

折射出根据地经济面临困难D.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16.1947年秋,毛泽东强调:“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从而丧失革命战争,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

文档评论(0)

无与伦比94348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章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