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高考古诗评价能力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考生注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暮过山村
杜牧
青峰若浪涌,黛岭似云平。
远岫烟霞里,归樵风雨声。
人家泉石上,老树枣梨生。
一路板桥过,秋山独向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玉楼春·春景
欧阳修
东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偷偷折得梅花归,压在书帙作春山。
溪边independently踏青处,水远山长天色暮。
谁家低唱迎仙曲?风入罗裳透薄雾。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分别就以上五首诗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艺术特色或思想情感的理解与评价。
试卷答案
第一题解析思路:
此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村景致。前两句用“若浪涌”、“似云平”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险峻和层峦叠嶂的气势。第三、四句写景由远及近,从视觉(远岫烟霞)到听觉(归樵风雨声),动静结合,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傍晚图。第五、六句转入对山村人家和草木的具体描绘,“泉石”、“枣梨”点出山村清幽、自然的特色,“老树”更添岁月感。“生”字用得传神,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力。最后两句写行踪,独自一人走过板桥,在秋日山景中,既表现了山村的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可能的孤独或闲适之情。评价时,可侧重分析其比喻的精妙、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及末句情景交融所营造的意境和可能蕴含的情感。
第二题解析思路:
此词上片写行路所见所感。起句“不解禁”赋予东风以人的性情,写杨花随风乱舞,扑面而来,表现春景的动态和些许恼人却又生机勃勃的特点。次句“蒙蒙乱扑”进一步描绘杨花纷扬之状。“偷偷折得梅花归,压在书帙作春山”写词人途中折取梅花插入书帙,以寄托春意。这一行为“偷偷”二字显得既细心又带点顽皮,梅花与书卷的对比,既显词人雅趣,也暗含旅途的闲情逸致。下片写溪边踏青和傍晚情景。“独立踏青处”点明词人独自寻芳,“水远山长天色暮”描绘出广阔而略带感伤的傍晚景致,为下文引出歌声做铺垫。“谁家低唱迎仙曲?风入罗裳透薄雾”以听觉和感觉描写收束,迎仙曲暗指高雅的歌声,风透罗裳和薄雾的感官体验,既写出了环境的朦胧优美,也流露出词人沉浸其中的心境。评价时,可侧重分析其拟人手法的运用、细节描写的生动性、以及景中可能蕴含的孤独感和对雅致事物的欣赏。
第三题解析思路:
此诗是杜甫著名的“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摧残。前两句直接描绘了宫使强取民炭的情景。“翩翩”本形容轻快洒脱,此处却反衬出宫使的骄横跋扈。“黄衣使者”指代官方人员,“白衫儿”则是被驱使的普通民夫。第三句“手把文书口称敕”点明了强取的依据——官方文书和皇帝敕令,揭示了事件的非正义性。“回车叱牛牵向北”则生动描绘了宫使蛮横无理、强迫牛车向北行进(很可能运往宫中)的画面。后四句集中表现了百姓的损失和无奈。“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取炭数量之多,暗示原主损失之惨重。“宫使驱将惜不得”直接抒发了百姓的痛惜和无可奈何之情。“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用极其讽刺的笔法,写宫使只给极少的回报(绢帛之薄与炭之贵形成鲜明对比),还美其名曰“充炭直”(抵充炭价)。这一细节将宫使的贪婪、无情和百姓的悲惨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评价时,可侧重分析其对比手法的运用(骄横与卑微、损失与掠夺、绢帛与炭价)、细节描写的讽刺效果、以及诗歌所揭示的深刻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
第四题解析思路:
此词是李煜亡国后所作,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上片从对自然永恒(春花秋月)的感慨入手,“何时了”直接抒发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和对往事的追忆。“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暗示了时光流逝和故国景物依旧,但人事已非。“东风”既指春风,也暗喻君王或改朝换代的希望,然而这希望却勾起了“不堪回首”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将情感推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