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卷.docxVIP

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杜陵布衣①杜子美,肯为折腰⑤拜故人?

羞向权门⑤行顾盼,只将直笔作锄犁。

歌尘②暗随车马散,舞影③轻离烛烛④微。

就宽袍大袖拂残醉,且作江湖布衣⑤归。

【注】①杜陵:在长安附近,杜甫自称其籍贯。②歌尘:指宴饮歌舞场所的喧嚣。③舞影:指宴饮歌舞场所的景象。④烛烛:光明貌。⑤布衣:指平民,此处也指杜甫自况。

(1)首联“肯为折腰拜故人?羞向权门行顾盼”塑造了杜甫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颔联“歌尘暗随车马散,舞影轻离烛烛微”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一景象与诗人情感有何关联?

(3)尾联“就宽袍大袖拂残醉,且作江湖布衣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其中“拂残醉”有何深意?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寒食野渡桃花水①,春日江村柳色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②。

蒌蒿、芦芽、河豚,这三样事物在诗中各自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融入春天的意境之中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建德江①

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日暮”二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烘托“客愁”之情的?

(2)诗的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境独特,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②,砉然向然③,奏刀騞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⑤。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⑥,批大郤⑦,导大窾⑧,因其固然⑨。技经肯綮之未尝⑩,而况大軱?乎!”

【注】①文惠君:宋国国君。庖丁:厨师。解牛:分解牛。②踦(yǐ):脚踩。③砉然向然:形容牛骨与肉分离时发出的声音。④騞(huō)然:形容进刀的声音。⑤《桑林》之舞、《经首》之会:古代乐曲名。⑥天理:指牛的生理结构。⑦郤(xì):空隙。⑧窾(kuǎn):空处。⑨固然:顺着牛的自然结构。⑩技经肯綮(qìngqǐng)之未尝:技术、筋骨结合的地方没有碰到过。技经,指技术;肯綮,指筋骨结合处。?大軱(gū):大的骨头。

(1)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从文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请列举两例。

(2)庖丁认为他的技术“进乎技矣”,理由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3)文惠君最初对庖丁的技术有何看法?庖丁的解释是否完全认同文惠君的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之说。“和”即和谐,“不同”即差异、不同意见。如何实现“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古人认为,实现“和而不同”需要个体修养,也需要社会机制。例如,儒家强调君子应具备“忠恕”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需要通过“德治”和“礼制”,使社会成员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请结合上述文字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和而不同”这一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600字。

试卷答案

一、

(1)首联塑造了杜甫坚守气节、不向权贵低头的形象。“肯为折腰拜故人?”直接表达了对屈身事权的拒绝;“羞向权门行顾盼”则通过“羞”字和“顾盼”的动作暗示了诗人对权贵的不屑与鄙夷。这体现了杜甫正直、高洁的品格。

(2)颔联描绘了宴饮歌舞场所的热闹景象随后迅速散去、变得冷清的景象。“歌尘暗随车马散”写喧嚣随车马而去,“舞影轻离烛烛微”写舞者离去后烛光也暗淡了。这一景象渲染了繁华易逝、热闹难长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其中却感受不到乐趣,或是对这种虚伪热闹的厌弃,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3)尾联表达了诗人虽然暂时沉醉,但最终选择清醒地退隐江湖的心境。“就宽袍大袖拂残醉”写诗人整理衣衫,似乎要驱散酒意带来的迷幻,暗示其对宴饮生活的短暂参与和最终的不留恋。“且作江湖布衣归”直接点明了自己平民的身份和归隐江湖的选择,体现了诗人虽历经坎坷仍保持独立人格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拂残醉”既指拂去酒意,也metaphorical指拂去尘世烦恼,重新回归清醒的内心世界。

二、

蒌蒿的特点是“满地”,表明其生长茂盛,遍布江边;芦芽的特点是“短”,写出了春天刚刚萌发、尚在生长的状态,体现了初春的生机;河豚的特点是“欲上时”,点明了其洄游的时间,也暗示了江水已变暖,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诗人将这三样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明

文档评论(0)

tianlong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