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试卷.docxVIP

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古诗文化内涵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杜牧的《泊秦淮》是脍炙人口的咏史诗,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历来引发人们诸多解读。请结合诗歌内容与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商女”形象及其“不知”内涵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6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为何说“心远地自偏”?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中,你如何体会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境与情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先民根据对天文、气候的长期观察总结出的宝贵知识体系,它不仅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请结合你了解的具体节气(至少两个),谈谈“二十四节气”如何体现古人对自然时序的观察与顺应,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智慧。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的这首诗被誉为“七律第一”,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请结合全诗,从意象选择、情感表达、艺术技巧等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诗艺术魅力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传统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请选择其中一“字”,结合具体事例或历史文化现象,阐述其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试卷答案

一、

理解:“商女”并非实指歌女,而是指沉溺于歌舞享乐、不顾国家前途命运的风尘女子,暗喻那些沉迷声色、不关心时政的统治者或士人。“不知”指她们(或指那些人)不明白(或漠不关心)国家兴亡的深刻教训。诗人借秦淮河上的歌女依然歌舞作乐,讽刺当时朝廷上下纸醉金迷、不思进取、忘记历史教训的现实,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世风日下的批判。

二、

“心远”是关键,指诗人内心精神世界的超脱和宁静,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即使身居闹市,内心也能保持独立与自由。“地自偏”是“心远”的结果,指由于内心宁静,感觉所处环境也变得僻静安闲。诗人通过“心远地自偏”阐述了一种人生境界:真正的宁静源于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非环境的隔绝。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在劳动中获得的悠闲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这种“悠然”不仅指动作的从容,更指心境的恬淡、舒适,以及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真意”)。

三、

观察与顺应:古人通过观察天象、物候变化,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精确地把握一年四季的更替和气候特征。如“立春”表示春季开始,“夏至”表示白昼最长,“秋分”表示昼夜平分,“冬至”表示白昼最短。这些节气指导农民安排农事活动,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顺应。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系统,更蕴含着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醒人们根据自然变化调整生活节奏和方式。这种智慧对于现代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节气相关的习俗(如立春咬春、清明踏青、端午安康、中秋团圆)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四、

意象选择:诗歌选取了“枫树”、“巫山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寒衣”、“暮砧”等意象。这些意象或萧瑟凄清(枫树、巫峡、波浪、风云、暮砧),或寄托情感(菊花、孤舟),共同营造了苍凉、萧瑟、动荡的时代氛围和诗人悲凉的心境。情感表达:诗歌前四句描绘了秋日巫峡的壮阔景象,但气象雄浑中暗含悲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五六句以“丛菊”和“孤舟”自比,抒发了对故园的深切思念和漂泊无依的伤感。七八句通过“寒衣”和“暮砧”的听觉描写,不仅点明时令(深秋严冬),更渲染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景象,也加深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担忧。艺术技巧:这首诗对仗工整(颔联、颈联),结构严谨,声律和谐,是典型的七律。诗人善于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融入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特别是尾联的“急暮砧”,以动衬静,以声音渲染气氛,极具感染力。

五、

(示例选择“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爱人,核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其内涵包括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其价值与意义在于,仁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同情心、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在当代社会,倡导“仁”的精神,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

文档评论(0)

tianlong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