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案.docVIP

急性肠梗阻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案.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yox

yox

PAGE#/NUMPAGES#

yox

急性肠梗阻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案

一、方案目标与定位

(一)核心目标

肠道功能恢复目标:术后24-48小时内,肠蠕动恢复(如肠鸣音出现、排气);72小时内,可开始流质饮食;1周内,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无腹胀、腹痛;2周内,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可进食软食。

并发症预防目标:全程肠粘连发生率<5%;术后1周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3%;2周内,肠瘘、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

功能与照护目标:术后1周内,患者可床边活动,生活部分自理;2周内,能独立行走,自理能力完全恢复;照护者1周内掌握饮食指导、并发症观察要点,可协助完成居家康复。

(二)定位

适用于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含单纯性、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肠瘘等术后急性并发症),覆盖普外科病房、社区及居家场景,适配轻度(单纯性肠梗阻、术后恢复顺利,无基础病)、中度(绞窄性肠梗阻、术后需短期肠外营养,伴轻度基础病)、重度(肠梗阻合并肠坏死/感染性休克术后,需长期监护或肠造口)风险人群,贯穿术后0-3天急性期、3-7天肠道功能恢复期、7-14天居家过渡期、14天以上随访期,为普外科医护人员、社区护士及照护者提供操作框架。

二、方案内容体系

(一)护理前评估与风险分级

全面评估:急性期每日2次,恢复期每日1次,过渡期每周2次,随访期每周1次。

肠道功能评估:监测肠鸣音(每4小时1次,正常4-5次/分)、排气排便时间,观察腹胀、腹痛程度(VAS评分);

术后恢复评估:检查切口愈合(红肿、渗液)、引流管情况(胃管、腹腔引流管,记录引流量/颜色),监测血常规、电解质(如血钾、血钠);

基础与安全评估:评估年龄(>65岁风险高)、基础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跌倒风险(Morse评分),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

风险分级:

轻度风险:单纯性肠梗阻术后,无基础病,术后24小时排气,需基础肠道护理+饮食过渡;

中度风险:绞窄性肠梗阻术后,需肠外营养3-5天,或伴糖尿病,需强化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

重度风险:肠梗阻合并肠坏死/感染性休克术后,或需肠造口,需特级监护(如生命体征监测)+多学科支持。

(二)核心护理措施

1.轻度风险(全周期)

急性期(0-3天):

肠道功能监测:术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听诊肠鸣音,记录首次排气时间(标志肠道功能启动);禁食禁饮,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冲管,每次20ml生理盐水),观察胃液颜色(从咖啡色转淡黄色为正常);

基础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压疮;术后24小时开展踝关节泵运动(勾脚-伸脚,每次10组,每日3次),预防深静脉血栓;腹式呼吸训练(每次5分钟,每日2次),改善肺通气。

肠道功能恢复期(3-7天):

饮食过渡:排气后遵医嘱拔除胃管,开始流质饮食(米汤、稀藕粉,每次50-100ml,每日5-6次),无腹胀24小时后过渡至半流质(粥、蒸蛋羹,每次150-200ml);

活动指导:术后3天床边坐起(每次10分钟,每日3次),术后5天开始短距离行走(床边10-20米,每日2次),避免剧烈活动牵拉切口。

居家过渡期(7-14天):

饮食与活动:过渡至软食(软饭、煮烂的蔬菜,避免粗纤维如芹菜),每日3餐定时定量;每日室内行走累计30分钟,分2-3次完成;

并发症观察:观察排便情况(每日1次成形便为正常),若出现腹胀、排便减少,暂停粗纤维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中度风险(全周期)

急性期(0-3天):

肠道与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记录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每日<100ml为正常),若引流量多或呈脓性,警惕肠瘘;术后24小时开始肠外营养(静脉输注营养液),维持每日热量25-30kcal/kg,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每6小时1次,控制在7-10mmol/L);

并发症预防:切口每日换药1次,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发热(>38.5℃)+白细胞升高,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协助拍背排痰(每次5分钟,每日3次),预防肺部感染。

肠道功能恢复期(3-7天):

饮食与营养过渡:排气后先试喂少量温开水(20-30ml),无不适再进流质,逐步减少肠外营养用量;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流质(如无糖米汤),避免血糖波动;

活动与肠道护理:术后4天在辅助下床边站立(每次5分钟,每日2次),术后6天开始行走(每次15米,每日2次);腹胀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每次20ml),促进

文档评论(0)

dqxhm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