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古代汉语语法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古代汉语语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雨”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诗经·小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庄子·大宗师》:“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

C.《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D.《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答案:A(“雨雪”即“下雪”,“雨”名词作动词;C项“大雨”为名词作定语,表性质;B、D项“雨”均为名词)

2.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是()

A.《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

B.《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孟子·梁惠王上》:“牛何之”

D.《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

答案:A(“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为宾语前置标志;B项“之”为代词,代指“为邦”;C项“之”为动词,“到……去”;D项“之”为指示代词,“这”)

3.下列句子中,“其”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是()

A.《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B.《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C.《孟子·公孙丑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答案:A(“吾其还也”中“其”表委婉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B项无“其”;C项“其”代指牛;D项“其”代指冯谖的行动)

4.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C.《诗经·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D.《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答案:A(“为……笑”表被动;B项无被动;C项为判断句;D项为陈述句)

5.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转折的是()

A.《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然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荀子·劝学》:“輮使之然也”

D.《庄子·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答案:B(“然”表转折,“然而”;A项“然”为词尾,“……的样子”;C项“然”为代词,“这样”;D项“虽然”为“虽”+“然”,“虽然如此”)

6.下列句子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是()

A.《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孟子·梁惠王上》:“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D.《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B(“多于邻国”即“比邻国多”,“于”引进比较对象;A项“于”引进动作对象;C项无“于”;D项“于”表被动)

7.下列句子中,“以”作为介词表工具的是()

A.《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以阻隘也”

B.《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之”

D.《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答案:C(“以羊易之”中“以”表工具,“用羊”;A项“以”表凭借,“凭借”;B项无“以”;D项“以”表目的,“用来”)

8.下列句子中,“且”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B.《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伍四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