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屈原的作文精选高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屈原的作文精选高中

屈原: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图腾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若论及一位能够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文化人物,屈原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这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悲壮的投江自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磨灭的精神符号。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望两千多年前的屈原,依然能感受到他那深沉的忧患意识、高洁的人格魅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屈原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战乱频仍。楚国作为南方大国,疆域辽阔,文化独特,但在政治、军事上已逐渐落后于秦国。

据《史记》记载,屈原约在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开始担任要职,为楚怀王左徒。左徒是楚国的高级官职,地位仅次于令尹(宰相),负责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并接待外国使节。此时的屈原年仅二十余岁,可谓年轻有为。据《战国策·楚策》记载,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能力。

然而,屈原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他主张联齐抗秦,反对亲秦派的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主张,遭到这些人的谗言陷害。据《史记》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最终导致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怒而疏屈平。

此后,屈原经历了长期的流放生涯。第一次流放大约在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地点在汉北地区;第二次流放则在楚顷襄王时期(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地点更为偏远,据《水经注》记载,位于沅湘流域的今湖南一带。在这段流放岁月中,屈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目睹国家危亡,心如刀割,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享年约六十二岁。

二、屈原的政治理念与实践

屈原的政治理念集中体现在他的《离骚》等作品中,其核心思想是美政理想,即追求一个贤明君主领导下的清明政治。这一理念包含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屈原强调举贤而授能,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离骚》中,他写道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视。据《史记》记载,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见解,他主张改革内政,整顿吏治,增强国力。

其次,屈原坚持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当时秦国日益强大,对各国构成严重威胁。屈原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主张联合齐国等东方国家共同对抗秦国。然而,这一主张遭到亲秦派的反对,最终导致楚国在外交上陷入孤立,为秦国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第三,屈原重视法制建设。他在《离骚》中提到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表达了对法制的重视。据考古发现,楚国在战国时期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屈原作为高级官员,很可能参与了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屈原的政治实践虽然短暂,但其影响深远。据《史记》记载,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这些批评直指楚国内政外交的弊端,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勇气。

三、屈原的文学成就与艺术特色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体裁的创新

屈原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这些作品大多采用楚国方言,吸收了楚地民间歌谣的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90字。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诗中大量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理想。

《离骚》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汉代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称其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据《文选》李善注统计,《离骚》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多达十余种,包括比喻、象征、夸张、反问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3.《九歌》的民间色彩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改编创作的组诗,共十一篇,分别祭祀不同的神灵,如《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这些作品保留了浓郁的楚地民间文

文档评论(0)

雪雪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