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中暑安全教育课件.pptVIP

夏季防中暑安全教育课件.ppt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防中暑安全教育课件

第一章认识中暑——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当环境温度超过人体散热能力时,体内热量积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紊乱。

中暑的分类热疲劳最轻微的中暑类型,表现为轻微疲倦、大量出汗、口渴、头晕。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通常在37.5-38℃之间。及时休息和补水可快速恢复。热失神因高温导致的周围血管扩张和体液流失,出现头晕、眼花、意识模糊、面色苍白、短暂性晕厥。体温可达38-39℃,需要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热痉挛大量出汗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引起四肢、腹部肌肉剧烈疼痛和痉挛。体温正常或略高,但肌肉收缩极其痛苦,需补充盐分和水分。热射病

体温调节失衡,生命危机悄然而至当身体无法通过出汗和散热维持正常体温时,内部器官开始承受高温损伤,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中暑的危害数据数千人年度住院人数我国每年因高温中暑导致数千人需要住院治疗,其中重症患者占比约15-20%70-80%重症死亡率热射病患者如果未能在发病后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死亡率可高达70-80%3大高危人群类别65岁以上老人、婴幼儿及户外工作者为中暑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和保护警示:中暑并非只发生在极端高温天气,湿度大、通风差的环境下,即使温度不是特别高也可能诱发中暑。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使得中暑风险进一步增加。

第二章中暑的症状识别与易感人群及早识别中暑症状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不同程度的中暑表现各异,了解这些信号能够帮助我们在黄金时间内采取正确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轻症中暑症状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变差,步态不稳轻度烦躁或焦虑感循环系统表现心悸、胸闷脉搏加快,可达100-120次/分血压略有下降面色潮红或苍白体温与代谢表现体温升高至37.5-38.5℃大量出汗,衣服湿透口渴明显,口干舌燥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轻症中暑如果得到及时处理,通常在30分钟至2小时内可以缓解。但如果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处理不当,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症状热射病的危险信号1皮肤干热无汗汗腺功能衰竭,皮肤触感炽热干燥,体温可达40-42℃甚至更高2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3消化系统紊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4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呼吸急促、肾功能损害、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黄金救治时间:热射病发生后,每延误10分钟,死亡风险增加约10%。发现重症中暑症状必须立即拨打120,同时开始现场急救。

易感人群老年人群65岁以上老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感知高温的敏感性降低,慢性疾病影响散热功能,更易发生中暑且症状往往更严重。婴幼儿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汗功能较弱,且无法准确表达不适,极易在高温环境中快速脱水和中暑。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服用利尿剂、镇静剂等药物的人群,身体应对高温的能力明显减弱。户外劳动者建筑工人、农民、交警、快递员等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体力消耗大,水分流失快,中暑风险显著增加。运动员高强度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如果在炎热环境下训练或比赛,补水不及时,很容易因热量积聚和脱水而中暑。睡眠不足者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的人群,身体抵抗力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高温侵袭。

高危群体需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是中暑的双高人群,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病情进展往往比成年人更快。家人、社区和社会应给予这些群体更多关爱和保护。

第三章科学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预防胜于治疗。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中暑风险,安全度过炎炎夏日。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防暑核心策略。

合理安排作息1早晨时段(6:00-10:00)气温相对凉爽,适合户外活动、晨练和必要的外出活动。这是一天中最佳的户外活动窗口期。2高温时段(10:00-17:00)太阳辐射最强,地表温度最高。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待在阴凉通风或有空调的室内环境中。如必须外出,做好全面防护。3傍晚时段(17:00-20:00)气温开始下降,可以恢复户外活动。但仍需注意补水和防晒,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冷饮。4夜间时段(20:00-次日6:00)保证充足睡眠,建议使用空调或风扇保持室温在26-28℃,避免过低温度导致空调病。特别提示:户外工作者应遵循做两歇一原则,即工作2小时后必须休息至少30分钟,并在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盐分。

补水与电解质平衡科学饮水原则01定时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建议每15-20分钟喝150-200毫升水。成年人夏季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500-3000毫升。02

文档评论(0)

185****01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406305100003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