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鹭岛蝶变:厦门市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一、厦门市景观动态变化的历史脉络
(一)19世纪自然景观风貌与早期人类活动影响
19世纪的厦门,犹如一幅未经过多雕琢的山水画卷,自然景观占据着主导地位,散发着原始而质朴的魅力。从留存的老照片中,我们得以一窥当时鼓浪屿的独特风光。那时的鼓浪屿,虽未像如今这般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却已显露出迷人的景致,绿树成荫,红瓦白墙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与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相互映衬,宛如人间仙境。海岸口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渔船满载着希望与收获,进进出出。渔业在当时的厦门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众多渔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除了自然风光,当时的厦门还留存着许多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客家上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其布局严谨,结构精巧,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成为了厦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建筑见证了当时厦门的文化繁荣,也反映了早期人类活动对这片土地的影响。尽管当时的人类活动相对有限,但港口的发展无疑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随着贸易的逐渐兴起,厦门的港口日益繁忙,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货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改变了当地的景观格局,也为后续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厦门,自然生态环境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原始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着厦门的历史篇章。
(二)20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剧烈变迁
20世纪,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城市化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厦门也被深深卷入其中,城市景观由此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剧烈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起,厦门岛凭借着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迎来了快速城市化的黄金时期。在短短几十年间,城市用地面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从最初的39.2km2一路飙升至2007年的94.4km2,增长幅度高达2.4倍。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吞噬周边土地的过程,也是自然景观逐渐被人工景观所取代的过程。
在这场城市化的变革中,耕地、水体、林地等自然景观首当其冲,遭受了大量的侵蚀。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填海造地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段。其中,1958年马銮湾海堤的建设堪称一个典型案例。海堤建成后,大量的水域被围占,摇身一变成为了虾池和鱼塘。曾经浩瀚无垠的海湾,如今水域面积急剧缩减,只剩下原先的十分之一。这种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活动,不仅改变了马銮湾的自然地貌,也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生物种群数量锐减,许多物种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迫迁徙或走向灭绝。曾经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如今变得支离破碎,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厦门的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以自然景观为主导的城市风貌,逐渐被以人工景观占绝对优势的格局所取代。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道路纵横交错,桥梁横跨海湾,城市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在这个过程中,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明显降低。原本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被单一的人工建筑所替代,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减少。曾经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逐渐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回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都市景象。这种景观格局的变化,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三)21世纪生态导向下的景观修复与重构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厦门开始深刻反思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积极采取行动,以生态导向为核心,大力开展景观修复与重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筼筜湖综合治理无疑成为了引领厦门生态变革的一面旗帜。曾经,筼筜湖因围海筑堤、污水直排等原因,沦为了人人掩鼻的“臭水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此后,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筼筜湖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治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筼筜湖终于实现了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转身,湖水清澈见底,白鹭翩跹起舞,周边绿树成荫,成为了厦门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了城市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筼筜湖治理为契机,厦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海湾综合整治与开发的热潮。五缘湾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晒盐场、养殖场和垃圾场,生态环境恶劣。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工程,五缘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已成为了一个人海和谐的“城市新客厅”。为了保护栗喉蜂虎这一珍稀鸟类,当地专门成立了栗喉蜂虎市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精心呵护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