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修辞-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教师版).docVIP

中考记叙文阅读-修辞-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借一事物(乙)来比喻另一事物(甲)。比喻一般由本体(甲)、喻体(乙)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①明喻:甲像乙。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比喻词,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②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③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举例)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运用比拟时要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相似点。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夸张

夸张是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夸。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夸。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③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者同时出现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①连续反复。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②间隔反复。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其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是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反问

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果反问句的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原本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间接引用)

对比

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用“黄发垂髫”代老人、小孩。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解析:用“烽火”代战争。

③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解析:用“诸葛亮”代聪明有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解析: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解析: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见过扫帚与水桶。解析: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所有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解析: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解析:用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