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VIP

镇江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江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周一早自习的风裹着走廊里的桂花香钻进来,班长抱着一摞蓝皮手册喊:“综合素质评价表发了啊,自己找名字!”我刚接过,后座小宇就凑过来戳戳页面:“哎,你上周末去养老院教老人发语音的事儿,记上没?”我翻到“社会实践”那页,指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笑:“记了,还贴了张张奶奶塞给我的橘子皮——她非要我留着,说‘这是奖励你教我跟儿子说话’。”

其实刚拿到这本手册时,我还以为是“换了壳的分数本”。直到第一次往里面写内容,才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儿——

上周三课间,我看见同桌的笔记本裂了个大口子,页角卷得像晒干的白菜叶,就从书包里摸出固体胶,蹲在他椅子边帮着粘。本来是顺手的事儿,结果第二天班主任拿着手册找我:“小晴,你帮同学修本子的细节,我要记在‘思想品德’里。”我赶紧摆手:“这点小事儿算什么?”班主任翻着手册上的格子说:“小事才藏着人心呢——你递胶水时的温度,比考100分还能说明‘你是个愿意帮人的孩子’。”后来我发现,连给教室浇花、帮值日生摆椅子这种“芝麻事儿”,都能在手册里占上一行——原来“品德”不是喊口号,是把“谢谢”“我帮你”变成日常的小习惯。

再说学习那栏,也不是只看考试分数。上星期数学课讲抛物线,我盯着黑板上的曲线看了十分钟,终于举着手问:“老师,为啥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越往两边走越翘?”老师没直接讲公式,反而拉我上讲台一起画:“你看,x像台阶,每往上走一步,y就跟着多跳一点——就像你跑800米,越到后面越要使劲儿,所以线就翘起来啦!”等我终于画对了,老师在“学业水平”那栏写:“主动追着问题跑,比‘会做这道题’更珍贵。”哦,原来“学习”不是闷头做题,是敢举着手说“我不懂”,是跟着老师一起“拆”问题的劲儿。

体育那部分更有意思。我之前最怕800米,每次跑一半就想蹲在跑道边喘气。上学期运动会前训练,体育老师陪着我跑,一边喊“小晴,看终点线!你刚才超过了自己上周的成绩!”一边拽着我胳膊往前带。等我终于冲过线,他递过来一瓶温矿泉水:“你刚才攥着拳头、脸憋得通红的样子,比3分20秒更该记下来——这才是‘坚持’的模样。”现在手册里的“身心健康”页,不是冷冰冰的“800米3分40秒”,是老师写的:“跑的时候像小老虎,哪怕喘得说不出话,也没停下脚步。”

最让我上瘾的是“社会实践”。上个月跟着班主任去西津渡当“小小讲解员”,我戴着红绶带站在昭关石塔下,对着一群游客说:“这座石塔是元朝的‘过街塔’,古代商人路过这儿,都会摸一摸石塔底座——不是求神仙,是求‘一路平安’。”有个扎羊角辫的小朋友拽我衣角:“姐姐,石塔里有没有小精灵?”我蹲下来握着她的手:“小精灵就是每一个讲石塔故事的人呀——比如我,比如你,等你长大再过来,也能给别人讲今天的事儿。”那天结束,我在手册里贴了张和石塔的合影,背面写:“今天我成了西津渡的‘小喇叭’,把家乡的故事讲给了5个家庭听,收获了3个小朋友的糖。”

前几天晚上翻手册,里面夹着橘子皮、西津渡的门票、黑板报上撕下来的向日葵粉笔印,还有老师写的贴心话。突然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原来咱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把“生活里的小事”变成“成长的刻度”:帮同学修本子是“品德”,问数学题是“学习”,跑800米不放弃是“健康”,讲西津渡的故事是“实践”,连我周末在家学做番茄炒蛋,妈妈拍了张我沾着鸡蛋液的手的照片,都被我贴在“艺术素养”里——老师说“愿意动手做喜欢的事儿,就是‘素养’”。

昨天放学,我看见校门口保洁阿姨在捡绿化带里的塑料瓶,就走过去帮她捡。阿姨擦着汗笑:“小姑娘,谢谢你啊!”我摆了摆手,心里想着晚上要把这件事记进手册——不是为了“加分”,是想记住风里的桂花香,记住阿姨手上的老茧,记住我手里塑料瓶的温度。这些小事儿像串起来的珍珠,把“初中三年”变成了具体的、有温度的“我的青春”。

今晚睡觉前,我把手册放在枕头边,想着明天要去社区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又能写新的故事了。说不定等我毕业那天,翻开这本手册,就能想起每一个日子的模样:帮同学粘本子时的胶水味,问数学题时老师的笑声,跑800米时耳边的风声,还有在西津渡讲过的石塔故事。它不像考试分数那样冷冰冰的,反而像奶奶煮的糖水梨,像同学递过来的纸巾,像春天的风——带着温度,带着味道,带着青春的热气儿。

其实啊,这本手册哪里是“评价表”?它就是我青春的“小账本”,每一笔都记着“我做过什么”“我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就像班主任说的:“等你长大,不会记得某一次考试的分数,但会记得帮奶奶教过手机,记得在西津渡讲过故事,记得跑800米时没放弃的自己——这些,才是你最珍贵的‘综合素质’。”

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吹得手册翻了几页,我看见上周写的那句话:“今天帮张奶奶发了第一条语音,她笑的时候,皱纹里都藏着阳光。”突然觉得,原来“综合素质”不是别的,就是把“爱”“坚持”“好奇”“分享”

文档评论(0)

135****11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