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污染联防联控:“十五五”环境质量提升
一、污染联防联控概述
1.污染联防联控的概念及意义
污染联防联控是指多个地区或多个部门针对同一污染源或污染问题,共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实现区域间、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保护环境。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单靠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努力难以有效解决。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排放量分别从2010年的2548.5万吨和246.4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341.5万吨和234.5万吨。这种增长趋势对环境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污染联防联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打破地域和部门的界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治理。例如,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旨在通过区域合作减少大气污染。经过一年的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4%,重污染天数减少12.1天,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作用。此外,污染联防联控还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以污水处理为例,若单靠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进行治理,不仅投资成本高,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通过区域联防联控,可以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降低单个地区或企业的负担。
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以水污染防治为例,我国已建立了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在长江流域,通过实施“一河一策”和“一湖一策”,有效控制了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据《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显示,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7%,较201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污染联防联控在保护国家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污染联防联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污染联防联控的发展历程
(1)污染联防联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下,大气、水体、土壤等多方面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污染联防联控的模式,旨在通过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挑战。198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正式起步。此后,各地陆续开展了区域性的污染联防联控试点,如1989年北京市与周边省市签订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公约》,开启了区域合作治理污染的先河。
(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复杂,污染联防联控的理念和实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跨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此后,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试点,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例如,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等措施,实现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3)近年来,我国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构建跨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新机制。在此背景下,我国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了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践探索。例如,在长江经济带,我国实施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通过跨区域合作,有效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为全球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3.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法规体系
(1)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截至2020年,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污染联防联控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例如,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2)在具体的法律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例如,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根据该计划,我国设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区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docx
- 我国水声换能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机遇.docx
-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ocx
-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现状及控制措施.docx
-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状况分析.docx
- 我们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由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docx
- 我眼中的“物联网”.docx
- 污水治理联动:“十五五”水环境改善.docx
- 五、海洋能技术领域.docx
- 五粮液国剑品牌推广规划方案.docx
- T_CI 568-2024 船舶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控制技术要求.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九-重大版200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六-重大版200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3届天津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数据处理协议模板(标准版).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十一-重大版200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工程部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书.docx
- 共享经济基础协议.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外研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绩效面谈各类表格.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