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中心大跨度吊顶施工流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展中心大跨度吊顶施工流程

干了十来年吊顶工程,头回碰到这么“大”的项目——那是某会展中心的主展厅吊顶,跨度足有32米,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站在空荡荡的展厅里,仰头看着足有12米高的屋顶结构,我攥着图纸的手有点发紧。大跨度吊顶不像普通办公室吊顶,稍有闪失就可能变形、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但也是这股子挑战劲儿,让我和团队熬了40多个日夜,把这“空中舞台”稳妥落地。下面我就按咱们实际走的流程,唠唠这大跨度吊顶到底怎么“玩”。

一、前期准备:把“不确定”变成“确定”

干工程最怕“走一步看一步”,尤其是大跨度吊顶这种“高空作业”,前期准备必须像绣花似的细致。项目进场前一个月,我带着技术组、材料组、施工队开了整整三次筹备会,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列出来“拆解”。

1.1图纸会审:和设计“对暗号”

设计给的图纸看起来漂亮——流线型的金属造型、暗藏的灯带槽、还有配合消防管道的避让区,但实际施工能不能落地?我们拉着设计师蹲在现场,拿激光测距仪一边测一边标:“这里主龙骨要过通风管道,原设计的吊点间距1.5米不够,得改成1.2米”“造型区的次龙骨是弧形,普通轻钢龙骨没法弯,得用铝合金定制件”“靠外墙的边龙骨要避开幕墙的伸缩缝,得往后挪20公分”……最棘手的是标高问题:图纸标吊顶完成面9.8米,但现场实测主体结构楼板有3公分的不平整,我们和设计师熬了两个通宵,最终确定在东西两侧各加两道转换层龙骨,把整体标高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

1.2材料“选秀”:扛得住才是硬道理

大跨度吊顶的材料必须“扛压抗造”。主龙骨我们选了50系列热镀锌槽钢,壁厚4毫米,光这一根就20多公斤;吊杆用φ12的全牙螺杆,每根长度根据现场实际高度裁切,最长的有6米多;次龙骨本来想用普通烤漆龙骨,但考虑到跨度大、后期可能挂音响设备,最后换成了加强型铝合金龙骨,承重是普通龙骨的1.5倍。材料进场那天,我蹲在卸货区一根一根检查:槽钢的镀锌层不能有刮痕,螺杆的丝扣要完整,连垫片都得是8毫米厚的不锈钢——“别嫌麻烦,这些都是吊顶的‘骨头’,软一根都可能塌一片”,我跟搬运工老王说。

1.3技术交底:让工人“心里有谱”

施工队里有不少跟了我五六年的老伙计,但大跨度吊顶还是头回碰。交底会上,我用3D模型投影给大家看:“主龙骨起拱要按跨度的1/200,32米跨度就是16公分,中间高两边低,像张弓似的,这样后期才不会往下塌”;“吊杆和主体结构连接,膨胀螺栓必须打穿楼板层,进混凝土至少10公分,打完要做拉拔试验,拉断力不够的要重新打”;“造型区的龙骨焊接,必须用E43焊条,焊缝要饱满,焊完拿小锤子敲,有砂眼的立刻补”……老陈举着手问:“那边龙骨和墙面怎么固定?墙面抹灰不平整咋办?”我拍了拍他肩膀:“用可调节的L型角码,墙面凸的地方角码切短点,凹的地方加垫片,保证边龙骨绝对水平。”

二、测量放线:给吊顶“画坐标”

准备工作做足了,关键就看测量放线——这相当于给吊顶“定骨架”,误差超过5毫米,后面所有工序都得歪。我带着测量组的小张、老李,架起全站仪和激光水平仪,在展厅里折腾了整整三天。

2.1基准线“三校三核”

首先得找绝对基准。我们以主体结构的50线(建筑标高控制线)为基础,用激光投线仪往上引,在墙面弹出吊顶完成面的水平线。但大跨度空间里,墙面可能有沉降差,我们在东西两侧各选了5个点,用钢卷尺通长拉了一遍,发现东侧比西侧低8毫米。这可不行!重新调整后,在墙面每2米弹一道辅助线,再用钢丝线通长绷紧,确保整体误差不超过3毫米。“老张,把那个红外线水平仪再打一遍,我拿尺量量中间点”,我喊着,老李蹲在地上拿5米卷尺核对,“9.802米,和基准线差2毫米,行!”

2.2吊点定位“网格化”

主龙骨的吊点间距设计是1.2米,但大跨度得加密。我们用墨斗在顶板弹出十字控制线,横向间距1.2米,纵向间距1米,形成1.2×1米的网格,每个交叉点就是一个吊点。弹线时最怕风大,墨线被吹歪,我们拿塑料膜把门窗封了,还在展厅中间拉了防风帘。小张举着线锤对地面控制线,我站在脚手架上看顶板投影,“偏了5公分,往左挪!”调整了十几次,终于把3000多个吊点全部定位完毕。

2.3起拱线“精雕细琢”

最关键的是起拱线。32米跨度要起拱16公分,相当于从两端到中间,每米抬高0.5公分。我们用木工板做了个弧形靠尺,先在墙面弹出起拱的轮廓线,再用激光扫平仪在顶板投出弧线。老李拿水平尺比着,“中间点9.96米,两端9.8米,对得上!”但实际弹线时发现,顶板有根结构梁突出10公分,正好在起拱线上。我们临时调整吊点,在梁两侧各加了两根转换龙骨,把起拱线绕开梁体,保证了整体弧度的流畅。

三、龙骨安装:搭起“空中骨架”

龙骨安装就像盖楼的框架,每一步都得“稳”。我们分了三组:主龙骨组负责吊装槽钢,次龙骨组安装铝合金龙骨,边龙骨组处理墙面连接,三组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