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中城乡规划之村庄规划调查课件.pptxVIP

2025 高中城乡规划之村庄规划调查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村庄规划调查的背景与意义:理解“为何而查”

演讲人

村庄规划调查的背景与意义:理解“为何而查”

01

村庄规划调查的方法与工具:掌握“怎么查”

02

村庄规划调查的内容体系:明确“查什么”

03

典型案例:从调查到规划的完整实践

04

目录

2025高中城乡规划之村庄规划调查课件

序:为何要带高中生做村庄规划调查?

作为从事城乡规划教育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记得2018年带学生到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的场景——孩子们蹲在村口老槐树下,听78岁的王阿婆讲“卖石头”到“卖风景”的故事;在村史馆里,他们对着1980年代的采矿照片和2020年的生态旅游收入表反复比对。那一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真实可触的乡村变迁。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村庄规划调查不是简单的“田野作业”,而是让高中生理解中国城乡关系、培养空间认知能力、建立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01

村庄规划调查的背景与意义:理解“为何而查”

1政策背景:从“乡村振兴”到“多规合一”的时代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4年自然资源部《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进一步强调“调查是规划的基础,需全面掌握村庄现状”。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这些政策不是背条文,而是要看到政策背后的逻辑——中国有50余万个行政村,每个村庄的资源禀赋、发展痛点各不相同,规划必须“一村一策”。例如,我带学生调研的皖北某村,因地处行蓄洪区,传统规划侧重防洪,而2025年新规划则结合“退庄还湖”政策,转向生态移民与文旅融合,这正是政策导向与地方实际结合的典型。

2教育价值:培养“空间思维”与“问题意识”的实践场域

城乡规划的核心是“空间资源配置”,但对高中生来说,“空间”常停留在地图上的抽象概念。村庄规划调查能让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在田埂上分辨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边界,在村口观察交通流线对商铺分布的影响,在老宅里记录建筑年代与结构变化。这些具体观察,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社会-经济”的关联思维。更重要的是,调查中必然会遇到矛盾——比如村民希望扩建住宅但受耕地保护限制,游客增多与传统生活空间被挤压——这些矛盾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最佳素材。

3现实需求:破解“千村一面”的关键前提

我曾参与评审过10余份高中生村庄规划作业,发现最常见的问题是“模板化”:所有村庄都建文化广场、都搞农家乐。这背后是对村庄差异性的忽视。2022年,我带学生调研浙江丽水两个相邻村庄:A村有300年青瓷烧制史,B村则以高山云雾茶闻名。调查中,学生发现A村老窑址保存完整但缺乏展示空间,B村茶园道路狭窄影响采摘效率。最终,他们为A村设计“窑火记忆”文化廊道,为B村规划“茶山慢行系统”,这样的差异化方案正是源于深入调查。

02

村庄规划调查的内容体系:明确“查什么”

1自然基底调查:村庄的“先天条件”

自然环境是村庄发展的物质基础,调查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展开:

宏观尺度:区域位置(如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是否属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地形地貌(山地/平原/丘陵的占比,坡度25度以上耕地的分布)、水文条件(河流走向、水库位置、灌溉渠道是否畅通)。2023年带学生调研江西赣州某村时,我们用无人机测绘发现,村东有一条被荒草覆盖的古灌渠,经考证是清代水利工程,这一发现直接影响了后续“农业遗产保护”的规划方向。

中观尺度:村庄建设用地范围(是否与基本农田冲突)、公共空间分布(村委会、祠堂、晒谷场的位置关系)、交通网络(主干道宽度是否满足消防车通行,机耕路是否连通所有农田)。

微观尺度:建筑现状(土坯房/砖房/楼房的比例,危房数量,传统建筑的建造年代与特色)、植被情况(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分布)。

2社会经济调查:村庄的“运行密码”

这部分调查需“见人见物见生活”:

人口结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对比(如某村户籍800人,实际居住仅200人,其中60岁以上占65%)、劳动力分布(外出务工比例,返乡创业人数)、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数量与需求)。2021年调研贵州某村时,学生访谈发现,村里30岁以下青年90%在外打工,但每年春节返乡会集中修缮房屋,这一现象提示规划中需考虑“弹性住房”需求。

经济结构:主导产业(种植/养殖/手工业/旅游的产值占比)、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基础设施(自来水普及率、电网负荷是否满足新增民宿用电需求)。

社会关系:宗族结构(是否存在大姓主导公共事务)、乡规民约(如“杀猪饭”传统对集体活动空间的要求)、矛盾焦点(宅基地纠纷、公共设施维护责任不清等)。

3文化资源调查:村庄的“灵魂所在”

文化是村庄的独特标识,调查需兼顾“显性”与“隐性”:

物质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如清代古桥、民国学堂

文档评论(0)

260490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