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重点词汇解析汇编.docxVIP

高考文言文重点词汇解析汇编.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重点词汇解析汇编

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学习与理解对于当代学子而言,不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考文言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本汇编旨在梳理高考范围内的重点词汇,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与用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解析,以期为同学们提供一份实用的复习资料。

一、常见文言实词解析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其意义与用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多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等方面。

(一)一词多义精析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的显著特点,一个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具有多种含义。

*兵:本义为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又可指战争、军事。

*例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例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军队)

*顾:本义为回头看。引申为看望、拜访,还可表示关心、顾念,以及转折连词“但是”、“不过”。

*例1: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例3:大行不顾细谨。(顾及、考虑)

*举:本义为举起、抬起。引申为推荐、选拔,攻克、占领,全、尽等义。

*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例2: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例3:举国欢庆。(全、整个)

*属:有连接、连续之意,也可表示嘱托、托付,还可指类、辈,或通“嘱”。

*例1: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同类)

*例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易:基本义为交换、更换,引申为改变、变易,又有容易、轻率之义。

*例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交换)

*例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同上)

*例3:贼易之,对饮酒,醉。(轻视、看不起)

(二)古今异义辨正

古今异义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区别的词。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例: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所以:古义为“……的原因”或“用来……的方法/凭借”。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

*例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人)

*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宣言:古义为公开扬言。今义指国家、政党等发表的正式文告。

*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三)词类活用例解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词性和用法,充当其他词类。

*名词作动词:

*例: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例: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名词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例: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形容词作名词: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

*例: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建议)

*形容词作动词:

*例: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例: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或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四)通假字举要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同音或音近字使用的现象。

*蚤通“早”: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内通“纳”:例: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要通“邀”:例: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知通“智”:例:失其所与,不知。

二、常见文言虚词解析

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意义多变,是理解文言文的难点。高考常考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以、而、于、何、乃、其、若、所、为、焉、因、与、则、且、虽”等。

(一)高频虚词用法归类

*之:

*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

*助词:

*结构助词“的”。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的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文档评论(0)

开心快乐每一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