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珍珠的历史概述2500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养殖珍珠的历史概述

想要了解如何人工养殖珍珠,必须通过科学认识珍珠是如何形成的过程。关于珍珠的成因要从16世纪中期,中国逐步脱离迷信后,现代科学进一步发展后才有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而对珍珠的成因的研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由刚开始提出的异物成因法:科学家认为珍珠的形成由于贝类患有类似肾脏结石的病因或由于异物,沙砾,寄生虫等体外异物进入体内,贝类会分泌珍珠质将异物为中心层层包裹而产生珍珠。但这一理论并不太完善,再到后期出现的珍珠囊成因说、结缔组织细胞成因说等等,随着科学不断进步又有新的说法会出现。而从现代观念来看珍珠成因的研究,目前不再只局限在从珍珠的养殖角度来研究,而是将形成珍珠的物质来源、贝类生命运动特征等等方面融合在一起,从水产养殖、矿物学和生物学等不同的领域来探索珍珠的起源。

1.1珍珠养殖的原理

能够产生珍珠的蚌类拥有一种叫做外套膜的器官,其中的部分细胞会在结缔组织内产生一种珍珠囊,并刺激蚌类以珍珠囊为中心分泌珍珠质,该物成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珍珠。在自然环境中一般会以细小的砂粒或寄生虫等异质的进入外套膜为契机,当结缔组织受到刺激时,一些细胞在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层,珍珠层分泌珍珠层并沉积在沙子等异物上,形成天然珍珠。

当人们发现并应用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时,它就是现代养殖珍珠。通过人工将蚌类的外套膜分割成小片,将其移植到其他珍珠层的外套膜组织中,移植的外套膜片受到刺激后变成珍珠层,移植珍珠母贝分泌珍珠层,并包裹珍珠囊形成人工养殖无核珍珠。而人工有核珍珠同理是将外套膜小片与珍珠核同时移植到其他珍珠母贝,使得移植的外套膜小片受到刺激后包围珍珠核成为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形成人工养殖有核珍珠。以前一般海水养殖珍珠以有核养殖珍珠为主,淡水养殖珍珠为无核养殖珍珠为主。但随着淡水养殖珍珠养殖技术的进步现今市场直径8mm以上的淡水养殖珍珠也是常见品类。

1.2我国主要蚌类养殖品种

我国的淡水珍珠主要来源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珠母珍珠蚌这三种养殖的蚌类。它们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泥质水底。

(1)三角帆蚌

被最广泛采用作为淡水珍珠养殖的蚌类就是三角帆蚌,因此,它的分布地区也较为广泛,其中以湖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为主要分布地。

三角帆蚌: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壳大而扁平,壳面为棕褐色,外壳不仅厚实且十分坚硬,由于外壳后背外缘向上生长形成帆状的后翼,但后翼部分相对较薄易碎,成年的三角帆蚌体系常常呈现出残缺不完全。外形又呈现三角形,所以被称为三角帆蚌。

它在淡水养殖蚌类中产出珍珠质量最好,珠质光滑极少凹坑、形状圆润、颜色鲜艳。但在实际育珠生产中,三角帆蚌对水源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对缺氧的忍耐能力不强、珍珠生长速度慢于褶纹冠蚌等各项缺点。三角帆蚌产出的珍珠主要以优质品进行售卖为主。

(2)褶纹冠蚌

由于对水源生态要求较低我国国内褶纹冠蚌的分布比三角帆蚌更加广泛,北至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南至江苏、福建、浙江等地区均都有分布。

褶纹冠蚌的别称叫水蚌。它的壳呈不等边三角形且相比于三角帆蚌较薄。由于前背缘冠突并不明显,但是后部长而高,像是后背缘伸展成巨大的冠而得名。绞合部较强,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它的外壳是绿色的。它孕育出来的珍珠质量仅仅次于三角帆蚌,珠质常有沟纹。珠形呈长圆形,颜色为白色或粉红色。其生长速度快于三角帆蚌,一般珍珠在一年的时间就能长到能够采集的大小。

(3)珠母珍珠蚌

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在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也有分布并且均育出淡水珍珠。

珠母珍珠蚌:俗称蛤蜊、珍珠蚌。外壳较大、厚而坚固,外形呈现长椭圆形。珠母珍珠贝一般生活在水质较清、底部主要是沙石的河流水域内。它主要生活在低温寒冷的河流之中。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相比珠母珍珠蚌的养殖较少。

1.3淡水养殖过程

人工养殖珍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的过程: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幼贝采苗

采苗方法有以下两种:(1)自然采苗,就是采集天然繁衍的蚌类幼苗,这类采苗方法产量较高、蚌苗生长周期短,是保证大部分母贝来源和大型优质母贝的主

要途径。(2)人工采苗,是在人造的孵化池中养殖蚌苗,等待其长成母贝。一般人工培育的蚌苗成体的周期大约在4-6个月。

无论是自然采苗还是人工采苗,当蚌苗的大小长至3cm,就进入了母贝养殖阶段。

(2)母贝养殖

母贝养殖场一般以筏式垂下养殖为主,次则用简易垂下养殖或地播式养殖。蚌苗经过一段生长周期后,成长为成年母贝,经过打捞筛选后,会对合格的母贝进行植核手术。

(3)母贝暂养处理

母贝暂养处理是母贝进行植核手术的准备工作。母贝暂养处理是为了使母贝的生理活动减少就像人类手术前的麻醉准备工作,是防止母贝因为手术而受到过多的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