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诊断学病例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中医诊断学病例分析

患者甲,男,五十六岁,职业长途货车司机,二〇二五年三月八日首诊。主诉:反复胃脘胀痛七年,加重伴凌晨易醒、晨起口苦一年。现病史:七年前因连续夜班、冰啤宵夜出现胃脘隐痛,自服“达喜”可暂缓,未系统治疗。近一年痛势转剧,呈撑胀样,牵连两胁,进食半小时后尤甚,嗳气带酸腐味,夜寐每于丑时醒来,醒后难以复睡,晨起口苦如含黄柏,咽干不欲饮,饮水即胀,大便三日一行,初硬后溏,色褐臭秽,小便深黄有沫,时觉右肩胛闷痛,情绪急躁,稍拂意即怒,怒后痛甚。既往体健,吸烟三十余年每日二十支,饮酒每周五次,每次高度白酒半斤。家族史:父患“肝硬化”去世。查体:身高一七二厘米,体重八十二公斤,腹围九十八厘米,舌象:舌质暗红,边尖密布紫点,舌下络脉青紫怒张第二度,苔黄厚腻,中部偏厚,根部微褐,舌体略胖,齿痕浅;脉象:左关弦硬如按琴弦,弦长过寸,右关沉取滑数,右尺沉弱,左尺细涩,夜卧脉位:夜半子时左关弦劲尤甚,寅时右关滑数转洪。腹诊:心下痞硬,巨阙、期门压痛(+),肝区叩击痛(+),腹壁温度偏高,脐周可闻气过水声。实验室: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LA-B)、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样溃疡”;腹部彩超:肝回声增粗,门静脉1.3cm,脾厚4.6cm;肝功能:ALT78U·L?1,AST65U·L?1,γ-GT186U·L?1,TBil32μmol·L?1;血常规:PLT92×10?·L?1;血脂:TG3.4mmol·L?1;空腹血糖6.8mmol·L?1;二便常规(-);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阳性(DOB28.6)。西医初步诊断:1.慢性糜烂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脂肪性肝病伴肝纤维化趋势;3.门脉高压待排;4.代谢综合征。

中医辨证思路:患者长年饮食失节,嗜酒无度,湿热蕴中,土壅木郁,日久气滞血瘀,胆热上溢,阳明腑气不通,发为胃脘痛。湿热互结,胆胃不和,故胀痛连胁、嗳腐口苦;湿热熏蒸,肝失疏泄,少阳经气欲升不能,故丑时易醒;久病人络,瘀血内著,故舌紫、脉弦硬;腑气不通,传导失司,故便结而臭;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黄沫;右肩胛闷痛属少阳经循行之地,亦湿热夹瘀阻络;脉弦主肝郁,滑数主湿热,沉弱主脾伤,细涩主阴血暗耗。综合脉证,病位在胃,涉及肝胆、脾、肠,病性属“湿热夹瘀、肝胃不和、腑气不通”,证型为“湿热瘀阻、肝胃不和兼阳明腑实”。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疏肝和胃,通腑导滞,佐以活血。方选自拟“连朴旋复汤”加减:黄连9g,厚朴15g,枳实15g,半夏12g,旋复花12g(包煎),茵陈18g,柴胡12g,赤芍15g,丹参24g,生大黄10g(后下),炒莱菔子30g,金钱草30g,蒲公英30g,藿香10g,白蔻仁6g(后下),生甘草6g。七剂,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嘱戒烟酒,清淡饮食,晚九时后禁食,睡前热水泡脚二十分钟,记录睡眠、痛胀、大便、小便变化。

二诊(三月十五日):药后第三日大便转日行一次,先干后软,臭秽减,胃脘撑胀显缓,夜间痛醒由每夜两次减为一次,口苦略轻,舌紫点稍退,苔仍黄厚,脉左关弦硬略缓。腑气初通,湿热未清,瘀阻仍存。上方生大黄减为6g,加桃仁12g、红花9g、郁金15g,增强活血行气;加焦山楂15g、神曲15g,助运化。再进七剂。

三诊(三月二十二日):胃脘痛胀已十去五六,凌晨醒后可在半小时内复睡,晨起口苦明显减轻,嗳气酸腐偶见,大便日行成条,色黄,小便泡沫减少,右肩胛闷痛缓解,情绪转稳。舌暗红,紫点减少,苔转薄黄,根部褐腻已退;脉左关仍弦但欠硬,右关滑数趋缓。湿热大势已挫,瘀阻渐化,但肝郁未彻,脾虚渐露。转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柴胡12g,白芍18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黄连6g,厚朴10g,丹参18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三月二十九日):胃脘痛胀基本消失,仅进食过饱时轻微痞满,夜寐可酣睡至卯时,口苦除,大便日行成形,小便清,舌转淡红,紫点仅存少许,苔薄白微黄,脉左关小弦,右关和缓。复查肝功:ALT42U·L?1,AST38U·L?1,γ-GT98U·L?1,TBil18μmol·L?1;血PLT108×10?·L?1;TG2.1mmol·L?1。湿热已清,瘀阻渐散,肝胃调和,拟健脾疏肝、行气活血善后,隔日一剂,连服三周。方药: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柴胡10g,白芍15g,丹参15g,陈皮10g,香附10g,炒枳壳10g,黄芪20g,当归10g,焦三仙各10g。并配丸剂:鳖甲煎丸3g,每日两次,温水送服,以软坚消癥、防肝

文档评论(0)

151****33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