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页
六安一中2024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检测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300至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陆续发现了早期城址、宫殿区、仓储区、城内大墓及观象台基址。这反映了()
A.母系氏族社会繁荣 B.奴隶制度出现
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D.中央集权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陶寺遗址中陆续发现了早期城址、宫殿区、仓储区、城内大墓及观象台基址这些都是国家出现的标志,说明早期国家初具雏形,C项正确;陶寺文化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此时已经不再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排除A项;根据早期城址、宫殿区、仓储区、城内大墓及观象台基址等遗迹无法说明奴隶制是否出现,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形成是在秦朝建立以后,陶寺文化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文献记载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关押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其中被迁到秦国都咸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并在迁徙之后及时整顿当地社会风俗等。这反映出()
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强大
C.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 D.法家思想违背历史潮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国家,维护自身的统治,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A项正确;严刑峻法和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未涉及法家思想是否违背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
3.《史记》《汉书》中有记载:“买田宅,为富人”“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多买田至四百顷”。这些表述反映了汉代()
A.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B.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C.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卖田百亩”“多买田宅至四百顷”等,说明汉代土地买卖现象较为普遍,说明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C项正确;材料为体现自耕农经济衰退,排除A项;材料强调土地买卖现象普遍,未涉及贫富分化现象严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4.梁人沈约所著的《宋书》记载,元嘉(424—453年)末年,“兵车勿用,民不外劳”、“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记载反映了()
A.梁朝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B.六朝时江南开发的情景
C.宋国崇尚黄老无为思想 D.大批北方人民流亡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元嘉(424一453年)”是六朝时刘裕建立的宋朝的一个年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昊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开发的情景,所以材料反映了六朝时江南开发的情景,B项正确;梁人沈约撰写《宋书》不等于《宋书》记载的是梁朝的史料,材料反映的是刘宋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刘宋经济发展,但体现不出“黄老无为思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刘宋江南开放的场景,但没有涉及江南开发的原因,无法反映大批北方人民流亡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5.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学注重玄学义理,北学注重名物训诂。唐初,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这反映了()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整合
B.儒学仍居于思想统治地位
C.“三教合归儒”的社会现实
D.唐朝多元包容的文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至唐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学注重玄学义理,北学注重名物训话。唐初,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儒学整合了南北之学,形成了《五经正义》,这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整合,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统治地位,此后一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三教合归儒”展开具体的论述,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