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池大王汽车梦比亚迪传奇 专家蝶变 在2006年北京车展上,以“实现梦想”为主题的比亚迪汽车吸引了众多车迷的目光。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畅销的F3轿车,更是“电池大王”的电动汽车。“电池大王”—王传福,这位新生代电动汽车业的旗手,短短12年间,纵横电池业和汽车业,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摇身变成“电池大王”;之后,又创造了汽车业的传奇,成为“汽车之子”。 在两个领域里能享誉盛名,且能得到鲜花和掌声,王传福凭什么?“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是王传福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抓紧一切机遇,不断攀登着生命与事业的高峰。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平常不过的农民家庭。18岁,王传福考入湖南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并顺利地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院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 “北京有研总院”事实上是一家集科研机构和公司性质的老国企,单位里论资排辈,作风呆板。但研究生毕业后留任公职的王传福,26岁时被破格提拔为301室的副主任,这得力于其在技术上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内蒙古有关方面合资成立了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欲利用包头丰富的稀土资源搞新产品开发,这恰好与王传福研究的领域—二次充电电池密切相关,部院领导有意让他将“灰色的理论”变成“绿色的实践”,王传福到深圳担任总经理,从科研人员转型为企业家的生涯从此开始。 在这个吃大锅饭的企业里,王传福虽贵为总经理,却没有绝对权力控制和规划企业,企业发展方向、日常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人事安排……他总不能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声音。 初到深圳的豪情壮志几乎被击得粉碎,站在深圳黄金海岸的暮色中,失望和痛苦的煎熬,像阵阵海浪在王传福心中此起彼伏:他分明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几乎听到了成功的脚步声,自己却感觉到被束缚住了手脚……任自己拳打脚踢、腾挪闪躲就是无法解脱。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圳,是一个时刻都有奇迹发生的地方。此时此刻,在王传福的身边,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在轰轰烈烈地下海;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在扬名立万…… 王传福再也坐不住了,不在煎熬中灭亡,就一定在煎熬中爆发! 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且独到的王传福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自己创业。 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 1995年2月,比亚迪在深圳市布吉镇成立。没有资金,没有厂房,更没有设备和原材料。王传福有的仅仅是“年轻而过剩的精力和创业的勇气”。 员工捉摸不透,以为王传福有大“靠山”,就悄悄问:“王总,中央有你的亲戚吧?” 王传福高举双手,说道:“这就是我的靠山!” 脱去外衣,挑砖头,抬钢筋,活脱脱一个打工仔。双手可以干粗活,双手却变不出一个子儿。 初出茅庐的王传福在资金问题上四处碰壁、举步维艰,他体会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苦楚,他甚至要动摇再坚持下去的决心!在广州做投资的表哥看不下去了,给王传福投了250万元现金,入股比亚迪,王传福才有了“起火粮”。 当时,王传福把起家产品定位于无线电钻、电锯、应急灯、遥控玩具等产品的镍铬工具电池。这些产品在欧美需求量极大,比亚迪的工具电池性能稳定,价格更低,极为畅销。这些利润是初创期的基础。 1993年,乃至9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崛起和普及,一度成为“贵族产业”,一部普通的“大哥大”动辄上万元人民币,一只电池卖到数百元人民币。那时候,“大哥大”是奢侈品,充电电池更是高科技,能研究充电电池并能生产的人却不多,王传福恰恰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之一。 90年代,充电电池市场为日本企业所把持和垄断。三洋、索尼(新力)、东芝、松下等日本制造商占据了全球近90%的电池市场份额,他们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呼风唤雨。 中国的厂家只是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手中买来电芯,再购入一些其他的元件,进行组装生产,利润微薄,能否生产电芯就成为超越这种低端环节的关键。也就是说,真正的价值在于电芯,真正的科技含量也在于电芯。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并不是因为其缺乏资金,而是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在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