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黄花岗起义.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910 年,黄花岗起义爆发的前一年。这一年,中国的社会呈现出空前的大动荡。清政府的财政已经濒临绝境。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同各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量的赔款使它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为了挽救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清政府只有拼命挣扎。它在大量举借外债的同时,对国内人民横征暴敛,往人民头上猛加种种苛捐杂税。旧税之外又加新税,巧立名目,层出不穷,办学堂,设警察,修铁路,查户口,订门牌,等等,加捐派税,致使下层劳动群众叫苦不迭。他们为了生存,只有起而反抗。这种自发的反抗斗争,到1910 年,就由1909 年的149 次增加到266 次,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抗捐抗税和抢米风潮。这一年发生的山东莱阳的抗捐斗争和湖南长沙的抢米风潮,都是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抗捐抗税斗争,由来已久,波及很广。1910 年,这种反抗斗争达到了高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山东莱阳的抗捐斗争。莱阳地处山东中部,属低山丘岭地带,土地贫脊,农民生活十分穷苦。虽然如此,他们也逃不脱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正如一位农民所说:养一只鸡要捐多少钱,养一条狗要捐多少钱,生一个孩子也要捐多少钱;种地瓜要纳税,种花生要纳税。这个捐,那个税,数也数不清,记也记不住。巡警、衙役下乡催缴捐税时,乘机敲诈勒索,农民稍有反抗,轻则罚款,重则法办。农民敢怒而不敢言,积怨越来越深。1910 年春,老天也不作美,莱阳一带严重春寒,没法播种,秋收无望。奸商乘机囤积粮食,农户十之八九缺粮。当地农民多有办社仓的习惯,就是各家在秋收后,自愿拿出一部份粮食,集中放在一个仓里,以备荒年时食用。这一年的春天,政府要这一带的农民补交人口税和牲畜税,柏林庄的农民就想用社仓的粮食来缴纳。谁知社仓的积谷早已被把持社仓的劣绅吞食。消息传出,群情激愤。5 月21 日,西北乡七百多饥民拿着粮袋子蜂涌到县衙门前,要求开仓放粮,免除捐税。虽然不久散去,但民愤没平。6 月11 日,农民又集合七、八千人,将劣绅王景岳的房屋烧毁,以泄民愤。7月2日,新任莱阳县长派兵前往柏林庄,捉拿抗捐领导人曲诗文,群众闻讯,奋起阻拦,清军开枪,打死数人。被激怒的农民奋不顾身,同清兵搏斗。柏林庄的斗争,得到全县农民的声援,很快聚集了15 万多人,自备干粮,冒着大雨,齐集在九里河滩,等待着更严峻的斗争。7 月13 日,大批清军开往九里河,向农民开炮轰击,打死农民300 余人。14 日,清军继续向柏林庄进攻,所到之处,狼烟滚滚,农民死伤者竟达1300 人。我们再来看看抢米风潮。20 世纪初,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五省的饥民,向地主大户抢米的风潮,连年发生。1910 年春,

文档评论(0)

山丹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