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一)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类型
据研究,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
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
人们一扬眉、一举手、一点头、一欠身、一挤眼,脸上出现笑意,双眉拧成
一个疙瘩……过去这些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动作或行为,现在看来,在人际交
流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诸如面部表情、用眼传神、点头招呼、挥手示意。
有身体的方向或姿态表示等,就称为 “非言语行为”或“身体语言”。关于
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
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
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的交流大致可分三种,这三种类型都以特定的方式传递各种
信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1)动态无声交流
动态无声交流主要是通过身势或体语表现,又可区分为面部表情——脸
语;用眼传神——眼语;点头肯定否定——头语;挥手以示赞扬或批评——
手语;身体的方向、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必要的体语与学生相
互沟通,有时会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静态无声交流
静态无声交流主要指人际距离。据研究,人与人之间互动时的空间距离
也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人际距离是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活
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如走近或远
离,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等,以达到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的目的。
(3)有声交流
有声交流指辅助言语和类语言,又称 “副语言”。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
语词方面,如声调、重音、音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
词语本身。类语言指的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呻吟等。尽
管这些发声并无固定意义,但在特定情境下具体表达着词语之外的思想、感
情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类型。
以上仅就非言语行为大的方面进行分类,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中,并不存在机械的单调的使用方法,而是将三种类型综合起来,并配合语
言讲授进行运用。
社会心理学认为, “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做沟通的手
段”,而教师能够运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非言语行为有如下几种:
(1)体态语
指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
点头、手势和其它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
用,它在师生的交流、理解过程中,尤其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
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在讲授课
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
作用。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既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
露功能。熟练地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意图、情
感及其它体验。如教师又目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
光接触会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或收敛动作;严厉、
责备的目光意味着对学生某一行为的不满,严令其改正;柔和热情的目光则
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赞许和鼓励。
(2)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度。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
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距离,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感情性质和感
情程度。一般来说,人际靠近会使对方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在教学中,教
师要把人际距离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
离来达到某些目的。如果教师为了造成正式上课,要求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
课的气氛,只要站在较远的讲台,严肃认真地讲,学生就会体验出这是 “正
规’课堂,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反应;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走到座位
的通道上去 “巡视”,所到之处,附近座位上的学生就会有所检点。
(3)辅助言语和类语言
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
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因而它常常用来辅
助词语的表述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有的情感。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
调、音量或节奏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类语言指的
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