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皮肤科用药常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制剂的研究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体外受药 世界透皮给药系统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概况 近代中药外用剂型发展简介 Page 1 of 1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 园 李佩文
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
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
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
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
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
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
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
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
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殷墟卜辞》中有22 种疾病使用了外
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
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
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
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
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
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
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
1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皮肤科用药常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制剂的研究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体外受药 世界透皮给药系统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概况 近代中药外用剂型发展简介 Page 2 of 2
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
外治法,方剂达 1500 余首。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
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
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
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
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
何? 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以与内治疗
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徐大椿指出“汤药不足尽病,人
之疾病,由外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必服药乃驱之,若其病既有
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
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
力”。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皮肤作为一个给药入口,局部给药后,大部
分直接进入给药部位发生药效,同时药物可以经血液循环对全身发生
作用。据雷亚锋等所做跌打膏透皮吸收研究报道:膏药贴用 3 小时后,
其有效成分士的宁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即达稳定值范围,100 小时内血
药浓度维持在 45~49.2 μg/mL ;膏药作用于离体小鼠皮肤上,8 小时
内士的宁的平均渗透速率为40 μg/cm2.h 。这说明外用药起效快,缓释
2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皮肤科用药常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制剂的研究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体外受药 世界透皮给药系统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概况 近代中药外用剂型发展简介 Page 3 of 3
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同时测得用药部位皮肤士的宁含量是非用药部
位的 7.5 倍。
2.1 药物的经皮吸收机制
2.1.1 药物通过皮肤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
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真皮转运而被皮肤乳头层中的毛细血管网吸收,
从而进入血液循环。
2.1.2 皮肤穴位处的药物吸收。与别处皮肤相比,穴位处皮肤阻抗
低、电容大、电位高,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模板).docx VIP
- 最新主题教育新中国史知识竞赛试题精编(100题含答案).pdf VIP
- 丰田第十二代皇冠介绍.pdf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三级官方公布的真题样题.pdf VIP
- 动火许可证(一级、二级、三级动火许可证).doc VIP
- 2025年辽宁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看拼音写词语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新)各单元全册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国企会计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院感知识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