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的非常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2. (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区用)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 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具有引导限制性又有开放灵活性,共有两问。第一问就是分析“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首先要弄清是“词的上半阙”,其次要抓住“如何描写春色的”,这样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去分析就快捷了:首句泛写春光明媚,“渐觉风光好”统领上阕以下各句;第二句特写水面,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写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写远景,远望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作者调动视觉形象,将春色描写得极有层次。 3. (全国老课程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用)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解析】解答第一问得了解杜鹃在古代的含义,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也可知,其叫声像“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就可以抓住本词的主题是游子怀乡。最后两句是自言自语,“争奈”意即“怎奈”、“无奈”,正是游子思家而有家难归的感慨。理解了句意,其中包含的感情就迎刃而解。 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地用)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2. 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C) A. “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②A)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