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ppt
说一说: 孔子儒家思想在我们的举止言谈中, 在我们的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一、孔子生平 想一想: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结果如何? 二、思想家——孔子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有教无类 “成人”、成“君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四经(六经) 四、整理编撰古代文化 六经: 五、对后世的影响 对中国: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对亚洲: 对世界: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也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 1、康熙亲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康熙设立台湾府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过程的主要战役是什么? 4、康熙巩固国家统一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这主要指的是什么情况? 5、康熙对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6、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 7、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近代史上被沙俄割让,你知道是通过什么条约被割让的吗? 8、唐太宗为完善专制义主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孔 子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前322 年 中国: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摇篮 智者运动 他——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 他——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他——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 他——儒家学派创始人,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化教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到哪里去学习? 学校? 贵族子弟 自学成才 不耻下问 “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 学些什么? 礼 乐 ?! 环境:乡土优势资源 鲁国:礼仪之邦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 孔子周游列国图 孔子不仕,退修诗书 (一)背景---礼崩乐坏 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候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候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代表各阶级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自己的办法。孔子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二)开创儒家思想 1、礼 礼: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制度、准则。 (礼是政治概念) (“周礼”、“三代之礼”) 做法: 克己 复礼 正名 于社会:“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规范人际关系 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孔子谓季氏:八佾(八人一排,共八排的舞蹈,属最高统治者享用,六佾是诸侯用,四佾为诸侯下面的大夫用)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仁:孔子思想核心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伦理概念) 含义:从人从二,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 提倡仁的最终目的:通过“仁”这一全面的首先规范来要求自己,克制自己,以达到“礼”的要求。 “仁”既是爱人的美好品质,又是“先难(吃苦,努力)而后获”的高尚行为;既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处世态度,又是“已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内心要求;既是“恭、宽、信、敏、惠”的全面修养,又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既是“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主观自觉,又是“杀身以成仁”的自我献身精神。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注: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倍,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