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科学家 李四光.ppt
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 李四光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1921年,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却遭到一些外国专家的否定。李四光提出“让事实说话”,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开展进一步调查。1933年,李四光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 1933年11月11日,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宣读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他满怀信心地宣布:“强有力的事实证明,长江流域在第四纪确有冰川遗迹存在…… 1936年,李四光发表《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第四纪冰川的确立,对寻找地下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评价李四光 四、评价李四光 *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其雕塑与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曾是清朝进士、同盟会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 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太平洋,他是…… (1889-1971) 一、李四光的一生 A、留学日本(1904——1910)学习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 。 B、留学英国(1912——1918),改学地质:为国开矿 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后任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C、赴英深造(1948年) :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做好回国准备。 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李四光一生中的三次出国,三次回国。 实业救国 科学救国 建设祖国 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收到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是印度友人发来的,表示想聘请他去当工程师,待遇优厚……;他又打开了那封信,它是蔡元培从国内寄来的,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来信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48年2月初,李四光从上海启程赴伦敦,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一面养病,一面观察国内外时局的发展。1949年4月初,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李四光看到信后,非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本领可以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了,于是准备尽快返国。可是,受二战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一年前预订,归期只得拖延。 一天,伦敦的朋友给李四光来电,告诉他,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接到密令,要扣留李四光。 事情紧急,李四光当机立断。他拿起一只小皮包,迅速前往普利茅斯港,准备从那里渡过英伦海峡,先到法国去。普利茅斯港海面宽阔且多风浪,是偏僻的货运航道,一般人通常都不会从这里渡海,因而能避开国民党特工人员的追踪。 几经周折,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许多科学家和李四光一样,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他们后来为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 钱学森 邓稼先 华罗庚 吴阶平 二、李四光科学研究成就 1、创立地质力学(最大贡献) 始萌于20年代: 形成于40年代: 系统总结于60年代: 2、其它科学领域: (1)创立?科化石鉴定标准 (2)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考察第四纪冰川 距今200多万年的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梁平县云龙镇龙溪河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该遗址位于水坝前干枯的河床中。 三、地质力学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1、指导矿产勘探 (1)寻找石油,推翻中国“贫油”论 一战期间,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7口井, 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中国贫油论” 烧煤和木材的公共汽车 20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的汽车 李四光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互相间隔着,在隆起带蕴藏着多种矿藏,在沉降带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 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一战期间,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7口井, 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中国贫油论”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李四光 胜利 大庆 华北 大港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李四光 三、地质力学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1、指导矿产勘探 (1)寻找石油,推翻中国“贫油”论 (2)寻找铀矿,发展核事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