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攻防器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古代城池攻防器械 一、攻城 1、渡河 2、攻坚——各种战车 3、攻坚——云梯 4、火攻 5、水攻 6、其他 二、守城 1、城防体系 2、阻滞设施 3、防御设备 4、辅助防御设施 5、地防设施 6、交通设施 7、守城炮 8、弓和弩 三、火药兵器 1、炼丹术 2、火药的发明 3、宋代火药武器的发展 4、火药配方和武器 5、发射火药武器之戎具 附:靖康之役——宋代城市攻防战的典型 一、攻城 1、渡河 折叠桥 / 填壕车 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攻城军就必须有机动性的便桥。我国自战国时代便有使用壕桥的纪录,称为「飞江」或「飞桥」。根据《六韬.虎韬.军用》的纪录中有:「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4.7公尺),长二丈(6.26公尺)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国在壕桥的发展方面已极为成熟,不但应用了销轴、辘轳等机械装置,其桥宽且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队通过。 根据《武经总要》所载的宋代壕桥类器材总共有五种,壕桥的宽度是视城壕或护城河的宽度而定,这些壕桥多半是在围城时攻方观测后就地取材制作的。为了运输的方便,壕桥的桥座下有两个大轮子,以便攻城军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桥,使部队迅速通过桥面,进行攻坚作业。为了确保桥面的安定性,壕桥的前端有两个用来固定的小轮,当小轮陷入对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桥更为稳定,此种特殊设计比起前代用许多绳子固定的方法,显然较为进步。 若壕沟或护城河过宽时,则利用机构较为复杂的折叠桥。折叠桥是将两座壕桥加以衔接的方法来补足不足的长度。折叠桥的结构有转关(销轴)和辘轳(绞车),转关是用来连结两个桥面的,辘轳则是用来控制延伸桥面的俯仰度。在此必须附加说明的是《武经总要》弘治本和四库本上折叠桥的图版有一些差异,由于弘治本的图版不甚合理,故在此采用四库本的图版说明。 另外,《武经总要》还记载有两种填壕车,但很可惜的是没有文字说明,据图所载,可以看出填壕车与前述壕桥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对于部署桥梁人员的防护程度不同,填壕车是以竖直的桥板作为防御,所以人员在推进填壕车时可以避免遭到矢石的攻击。填壕皮车的人员防御甚至从正面延伸到了侧面和车顶。不过,相对的桥面的承载则大不如壕桥。 2、攻坚——各种战车 为了要减少攻城时所造成的伤亡,预先进行炮击以降低敌人的战斗力是必须的。所以《武经总要》中还附有二种炮车,但都没有文字记录可供了解,只能从图片去想像分析了。 古代攻城时,面对高耸的城墙时,只有三个选择,一是挖掘地道,再来就是想办法超越十几公尺高的城墙,不然只好面对面破坏城墙。 挖掘地道除了可以使部队突入城防体系外,同时也可以在城墙的地基下挖掘,先以木板支撑挖掘的部分,然後放火焚烧支架,地基一松动,城墙就会倒塌。攻城部队就可以蜂拥而上冲入缺口扩大战果。 头车 宋代在挖掘地道方面已经发展出专门的车辆,称为「头车」。头车的结构很复杂,共分为三个部分:「屏风牌」、「头车」及「绪棚」。屏风牌在车列的最前端,车前及两侧设有防护,等於是整组头车的出口。在有敌情顾虑下,屏风牌和头车紧接,提供攻城部队良好的防护。等到地道挖掘的差不多,攻城部队会在车内集结,迨地道挖通後,迅速的将屏风牌推开,部队就可鱼贯出车进行攻击。至於中段的头车,车身一般而言长九尺(2.82公尺),宽七尺(2.19公尺),前高七尺,後高八尺(2.50公尺)。车顶并设有一二尺宽的出入口,除了供出入外,也可以成为攻城部队还击的射口。另外,在掘地道的时候,因头车是静止的,容易为敌军的炮石或燃烧性武器所攻击。所以其车顶防御特别坚固。在木制顶盖上又加上一层皮笆(铺上生牛皮的竹盖),然後再覆上一尺多厚的穰櫜,最後再盖上皮笆。而利用车顶的出入口,运用预先准备的泥浆桶、麻搭(拖把)和浑脱水袋(牛皮做的水容器)也可以迅速的灭火。 至於挖掘作业开始以後,随著开挖的进度,头车也会不断的前进,因之,车最後一段的绪棚也会随之加长。挖出来的泥土也可以藉由车尾所附的绞车带出,移作填壕之用,一组头车的乘员约为三十人。 除了头车之外,轒辒车、木牛车和尖头木驴都是属于攻城的车辆。 轒辒车 轒辒车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出现此一名称是在 《孙子.谋攻》其言曰:「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轒辒车的用途和头车差不多,只是构造简单的多,车子的容量大概是十个人,共有四个路轮。它的车底是空的,所以乘员可以在里头推车前进,车顶和两旁则用生牛皮覆盖。不过大概为了减轻重量,所以车顶的牛皮是以绳子作为支撑。由于轒辒车是尖顶的,所以可以减少炮石的破坏力。 尖头木驴的车形和轒辒车很接近,因袭轒辒车尖顶的优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