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备课资料
1988年,邓颖超已84岁高龄,能够在迟暮之年以如此心情叙述出昔日美好真挚的感情,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
1.在整体感知课又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辨识文章多种抒情方式,体会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2.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二、作品作息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三、相关知识
《周恩来传?革命婚姻》摘录
在这个时刻(指1925年在广州),坚定的小小的热情洋溢的邓颖超再一次闯进了周的生活(这是他们四年多以前在周乘船去法国时分别以来的第一次见面)。她是作为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从天津来的,她在政治上的双重选择比周做得更加出色——共产党人都被要求作这种双重选择。但是在他们的私生活中是没有双重选择的。几天之内,他们就悄悄地、毫不张扬地结婚了。他27岁,她21岁。
对他们两人都重要的是,当许多中国人仍然遵从他们父母的安排而结婚时,他们则是自愿地,热情地和不受别人支配地互相选择的。他们免除了正式的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正如情况所证明的,他们是少数几对能遵守誓言的共产主义夫妇中的一对。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
邓于1903年或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虽然她的父亲原本来自南方的广西。像周一样,一位中国的传记作者说她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所以邓又像周一样,缺乏一个父亲般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依靠一位与她同性的长者。她是独生女,是在母亲十分严格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她的母亲是一位有教养和有决心的妇女,在显贵人士的家里当家庭教师,后来周也可能受到她的影响。母女两个移居到天津的法租界,在那里,邓的母亲靠她当家庭教师的薪水,使她的女儿受到了相当好的教育。
1915年,邓进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聪明,但并不突出,在学校里常常名列前十几名。她活跃,雄辩,开朗,具有坦率和开诚布公的性格,据说这是中国中原人的特性。
在12岁尚未成熟时,她就参加了反对日本人向中国提出要求的学生运动。她后来说,她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整个八年的学业”,但由这种努力带来的疲劳,使她最后得了肺结核。“我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地理、历史、音乐、物理和中国语文。我不喜欢缝纫。”
在离校前一年,她积极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邓回忆说:“我们把男生和女生分别组织起来,因为要他们一起行动太难了。我们的组织是女界爱国同志会,我们同男生们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周恩来。”但邓在晚年承认,作为学生,他们的某些行为太过火了。“要在情绪激昂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的,而抗日情绪是如此之高,致使我们赶走了一名日本教师,并毁掉了他的教科书。我现在认为,这一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要同日本人斗争,我们就必须学习日语!”
1919年秋天,“觉悟社”成立了,这就是这对未来的情侣首次邂逅的地方。一位中国作家解释说:“当时,周恩来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小伙子,而邓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姑娘,她活跃在几乎所有的宣传和示威游行活动中。在社里的经常接触,使他们的相互钟爱之情不断增长。”
1919年10月,在天津,这对情侣又站在抗议的最前列。邓承认,他们使用书本里的一切计谋来鼓动革命。“我们激励人民来拯救国家,推翻那些出卖中国的人。我们一边说一边哭,听众都被感动了。”邓还领导一个讲演团,他们到处奔走,散发激进的学生报纸,其中包括周所编辑的报纸。1920年夏天毕业以后,邓加入了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教师队伍。她未能出国去同周相聚,因为她的母亲失业了,她必须供养她。
据说,是邓首先爱上周的。一位后来对他们两人都很了解的德国女人王安娜认为,邓相貌平常,因此,周明显地看重“她的内在品质更甚于她的外貌”,但那是在长征之后,长征使她大大地见老了。
邓后来反省说:“我一方面痛恨旧式婚姻,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所谓自由恋爱的思想。”她感到,年轻人对这些事情了解得很少,所以很难结成美满的现代婚姻。“我没有爱上任何人,当时周恩来和我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第2课《听潮》同步训练(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1课《春》同步训练1(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1课《春》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2课《听潮》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2课《听潮》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3课《春风》同步训练(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3课《春风》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 语文:第4课《老北京的小胡同》课件(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ppt
- 语文:第4课《老北京的小胡同》同步训练(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