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五课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docVIP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五课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浙江省上虞市滨江中学 陈 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教材分析] 丝路明珠──着重介绍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可以说,没有绿洲就没有“丝绸之路”。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教材以两个不同地区为例,各有侧重。第一部分重点讲古老而传统的绿洲农业,这是干旱地区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第二部分重点讲石油宝藏带来的现代化,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揭示了从古到今,干旱地区人们生活变化的历程,说明了无论是在怎样的区域环境下,人们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1、以新疆和西亚为例,了解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也有宝贵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和石油 2、认识到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3、学会运用图表比较、分析、概括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新疆的绿洲农业、西亚的石油资源 难点:坎儿井的构造、两个干旱地区的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图片、音像资料,自制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了解吐鲁番的自然景观及农作物,有关西亚的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播放音像资料──鸣沙山,创设情景,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景观,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探究沙漠地带人民生存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地人民是如何改造和开发利用自然,开展工农业生产的情况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进入沙漠这个特定的生存环境,想办法求生存和发展,来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导入 新课 学生观看鸣沙山录像并思考比较影片中的景观与前几节课学过的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有何不同,自然环境哪个优劣?如何形成的?人民如何生活? 让学生观看鸣沙山录像,感受干旱地区的沙漠景观,并请学生思考这与平原、山区、水乡、草原环境的不同。沙漠地区人民生存和生活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观看录像,感知沙漠景观,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了解干旱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带着问题进入沙漠之旅,探究干旱地区人民如何生产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如何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师生 互动 合作 探究 ── 丝路 明珠 在世界沙漠分布图上找主要沙漠分布区并上台指点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沙漠,并思考这些地区为何干旱? 让学生在图上找找陆地上的主要干旱地区。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先了解全球的主要干旱地区,然后点明本课要重点学习的两个案例。 观看绿洲和沙漠并存的新疆景观图,质疑、回答:新疆气候为何干旱?对农业有利吗?干旱地区为何能发展绿洲农业?当地人民是怎么解决农业生产中灌溉的问题? 观察坎儿井的结构,小组讨论思考回答坎儿井如何开凿,其作用、功能怎样? 进入新疆境内跃入我们眼帘的并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而是沙漠和绿洲并存及一个个井口大小的洞,那是什么呢?请你猜一猜,怎么开凿的?有何作用。 以丰富的景观图展示美丽的新疆风景,动态的图示形象地展示坎儿井节水灌溉工程的结构,分析图片学生自己质疑回答,自主学习探究。学生没法解决的疑问老师点拨解决。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坎儿井节水灌溉工程,它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成为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古代人民靠聪明才智克服困难,用坎儿井引冰雪融水,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解决沙漠地带最重要的水源问题,征服自然创造了美好了生活。 学生思考回答沿途人们如何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提供便利,是什么起了决定作用? 由学生点明主题,新疆成为丝绸明珠。 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经过这个干旱地区?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路线,理解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否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观看吐鲁番盆地景观片段,及新疆农产品、瓜果等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讨论如何将古老的绿洲农业焕发青春?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绿洲农业的前景。 播放吐鲁番盆地景观片段让学生观察新疆盛产哪些水果?种植哪些农作物?你吃过新疆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