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用益物权,是非所有人依法占有、使用和收益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动产的物权。 。 是他物权、限制物权、有期限物权 是以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传统民法中的永佃权除外) 以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为其主要内容,以占有为前提,不包括处分权 客体主要是不动产 是独立物权 《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和特许物权。 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 用益性是用益物权的基本属性,是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用益物权侧重于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侧重于物的价值或曰交换价值。正因为如此,用益物权又称为使用价值权,而担保物权又称为价值权。 由于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对物的使用和收益,因而,它不可能具有担保物权的变价受偿性和物上代位性等属性。 用益物权的客体 主要是不动产 不动产权利。如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他人设定地役权的情况下,地役权的客体就为不动产权利,而土地本身。 动产。根据《物权法》第117条的规定,动产是可以作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但根据物权法定原则,动产作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只能在法律作出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被允许。 特许物权的概念 物许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通过特别行政许可方式取得的对特定空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包括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等。 《物权法》第122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物权法》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特许物权的特征 权利客体上,特许物权的客体,则是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海域等,而非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这些资源都是国家所有。 支配方式上,特许物权的权利人并不直接支配特定的不动产,而只是对某种不动产从事某种特定的开发、利用行为。 在权利设定上,特许物权的设定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权利行使上,特许物权通常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行使往往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对权利人的资质以及权利的行使方式,法律往往加以强制性规定。 特许物权的主要种类 海域使用权 采矿权 取水权 养殖权与捕捞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性质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用益物权。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在学说上存在债权说和物权说两种的观点。 在物权说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1)农地使用权。(2)农用权,并包括现行法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四荒”土地使用权。(3)永佃权。(4)耕作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 主体的特定性:主要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标的物的特殊性:为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目的的特殊性:是一种以在他人土地上进行农业性质的耕作、养殖或者畜牧为目的的用益物权。 产生根据的特定性:土地承包合同 承包经营取得的标志 《物权法》第12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法》第129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权利: 享有对承包经营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自主经营权) 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义务: 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物权法》第12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物权法》第133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流转的方式: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流转的形式:采取转包、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