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的现代性.ppt

高中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的现代性.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课程改革 与历史教育的现代性 首都师范大学 赵亚夫 2006.12.28 广东湛江 高中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课程负担的改革使命 回归历史教育的本质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学和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 历史教育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17世纪到18世纪:早期科学运动,使社会科学知识开始出现分类的面貌; 19世纪即“科学的世纪”,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从总体的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实验、比较、心理和行为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渐普及。 1857年,英国成立“促进社会科学全国协会,”社会科学“的概念得以广泛应用。 经济学:祖辈人物(1776—1810)有亚当?斯密、T ?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父辈人物(1870—1890)有T?马歇尔、L?瓦尔拉 社会学:祖辈人物(1850—1870)有孔德、马克思、H?斯宾塞;父辈人物(1890—1915)有E?迪尔凯姆、M?维贝尔 心理学:祖辈人物(1839—1860)有H ?赫尔姆霍茨、E ?维贝尔、C?费尔纳;父辈人物(1879—1910)有W?冯特、W?詹姆斯、S ?弗洛伊德 社会科学发展祖系表(仅供参考)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特点 时代主题的转换 战争与革命 对抗与对话 和平与发展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全球性合作与全球性问题 20世纪后半期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实证主义学派与人文主义学派,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以下方面分畛: 意识形态、基本思想方式、学科与流派进一步分化; 新生学科大量涌现,如管理学、军事学、传播学、情报与文献学等,导致各学科内部进一步分化——美国在60年代兴起“科学统一运动” 20世纪后本期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 趋势 系统科学的诞生(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 综合学科大量涌现(以生物学为例:遗传工程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数学、仿生学、宇宙生物学、生态学等) 全球性问题推动研究体制和方式朝着整体联动的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的视野扩大化、研究骨干的通才化、研究人员的群体化 3、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学和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 人的解放和发展:哲学/什么是人、怎样为人;教育学/人力资源;心理学/无意识、健全人格;社会学/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由“复杂人”到“信息人”;历史学/“文化寻根”、“理解与解释”、“文化比较”、“尊重差异”。 研究对象:人的活动;人的意识;人的心理;人的个性;人的社会结构。作为“文化的人”——谁在活动;谁在思考;为何活动;为何思考;何谓理想的社会。凸显研究的相对性和民族性。 研究特点:不可重复性;难以模拟;难以控制;难以纯化或理想化;难以量化或模糊性;偶然性或随机性;个性事件;对认识主体有反作用。质的研究重于量的研究。 以上内容见《中史参》2006年第12期。 4、历史教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关于人类文明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价值性,当然也一定程度的包括客观性。 我们强调它的人文性,一方面是指它具有人们对自身文化了解的渴望,另一方面是指它所体认的“人文精神”——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可以通过人们的行动体现出来。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领悟的文化精神体现出来。 过去说:“性格决定命运。”我强调:“态度决定命运。”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说”,那么历史教育也应该具有这种“解放”的性质。(高放、袁贵仁) 二、高中课程历史负担的改革使命 面临的挑战 目的与目标 如何消费“新理论”和“新知识” 1、面临的挑战 概括其根本问题: 传统的延伸与现实的断层 (自大、圆熟与卑微、盲从;制度缺陷与道德幼稚) 升学的压力与国民的素质 (农民意识与现代意识巨大反差;无德与无序造成社会转型的鸡肋) 教师的专业化与历史的大众化 (“工具性”教师与“自觉性”教师;历史的大众化与政治的社会化) 历史教育基本属性是政治,还是文化 (德育中心主义的历史教育,不可能有其真正的政治性。) 2、目的与目标 何谓教育的目的 何谓教育的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需要视野和智慧 (1)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 民主主义的——民本的; 现代主义的——开放的; 人本主义的——人性的; 现代公民教育 理性主义的——个性的。 基础教育中的历史课程只能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核心。 (2)知识目标 一切知识皆源于事实、方法和理论;一切知识皆源于实验、观察和理论;一切知识皆源于经验、习惯和认识。 叙述性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