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ppt

6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诺兰认为,其下来应是数据管理 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处于第四阶段, 故,没有对其进行描述 二、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增长要素 计算机软硬资源 应用方式 计划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 领导模式 用户意识 三、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确定规划性质 收集相关信息 进行战略分析 定义约束条件 明确战略目标 提出未来的略图 选择开发方案 提出实施进度 通过战略规划 2.利用U/C矩阵法划分子系统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U/C矩阵 。 第二步、对U/C矩阵进行正确性检验 第三步、U/C矩阵的求解 第四步、系统功能划分 第一步、建立U/C矩阵 。 如:下表(即P97 表5.1) 第二步、对U/C矩阵进行正确性检验 要根据“数据守恒”原则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划分和所建U/C矩阵的正确性。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A.完备性检验 指对具体的数据项(或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即“U”),功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C”或“U”元素)发生。否则这个U/C矩阵的建立是不完备的。 即: 每列必须有一个 “C”和至少一个 “U” ; 每行必须有“C”或“U”。 B.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指对具体的数据类必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产生了不一致性的现象。其结果将会给后续开发工作带来混乱。 这种不一致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如下原因: 没有产生者——漏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当。 多个产生者——错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独立,不一致。 C.无冗余性检验 无冗余性检验即表中不允许有空行空列。如果有空行空列发生则可能出现如下问题: 漏填了“C”或“U”元素; 功能项或数据项的划分是冗余的——没有必要的。 第三步、U/C矩阵的求解 U/C矩阵的求解过程是通过表上作业来完成的。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调换表中的行变量或列变量,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注意:这里只能是尽量朝对角线靠近,但不可能全在对角线上)。如P98表5.2。 第四步、系统功能划分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的方法是在求解后的U/C矩阵中,以“C”元素为标准,划出一个个的小方块。这样划分的子系统独立性和凝聚性都是较好的。如下表所示。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划分后的每一个小方块即一个子系统。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同一个调整出来的结果,小方块(子系统)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具体如何划分为好,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分析者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习惯来定。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又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国内外信息系统开发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开发复杂大系统时,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将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存期(从开发到实际应用)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将整个生命周期严格划分为若干阶段,明确规定每一阶段的任务、使用的方法、工具和形成的文档资料,分阶段、分步骤,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二)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中,明确系统生存期各阶段的划分很重要。但是,即使是专家,对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也并不完全一致 。不同的划分反映了对生存周期的不同理解和不同侧重点,但其模式和实质基本上是类似的。我们的教材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1.系统分析 概念: 系统分析是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它以开发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初步的系统调查,对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通过详细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化的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主要是通过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初步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1)可行性研究 i、初步调查 ii、可行性分析 主要论证经济上、技术上、资源上及管理上的可行性。 iii、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需求分析 i、分析、描述现系统(手工系统)模型。 ii、分析、描述目标系统(新系统)模型。 --用软件工具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断树、判断表等表达新系统逻辑模型,明确“干什么?”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