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欣赏
白釉鸡头壶 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
黑釉蓝纹主腰鼓 唐
越窑青釉花口式碗 五代
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 元
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赏析
该碗口沿微微外撇,直径19.5厘米,高7.8厘米,圈足直径约6.7厘米,高0.9厘米。胎质灰白坚密,釉色青绿略为泛灰。口沿内外一周显见积釉痕。碗内壁刻划八等分莲瓣纹,莲瓣内刻划海螺、鱼、牛角、方胜、盘肠、戟等八吉祥图案,底心一周弦纹之内刻划十字形篦花纹;碗外壁口沿下有五道刻划弦纹,弦纹间以三点刻法将弦纹分成十三等分,外壁中腹又刻划两道弦纹,弦纹以下自底足处,刻划九个园顶莲瓣纹,莲瓣之上有压刻五周细弦纹。该碗内外壁纹饰满而密,但密满中又见刻划简练疏朗。为突显刻花纹,施釉薄而均匀,极见装饰技巧。圈足内刮釉一周,残留托烧痕。
青釉八棱长头瓶 唐
青釉执壶 唐
邢窑白釉刻花鸭形水注 唐
越窑秘色青瓷盘 唐
磁州窑儿童戏鸭瓷枕 宋
登封窑珍珠地双虎纹瓶 宋
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碗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碗赏析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 龙泉窑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无全龙泉窑瓷器目前的市场价值较高,这样一只保存完好且釉层肥厚发色均匀的菊瓣碗时下价格在8000-12000之间,一般在江浙一带价格高于内地。价格高必然带来赝品问题,故目前古泉瓷器的仿制已几可乱真。鉴定时要特别注意二点:第一是釉,古器物釉色沉,釉面给人的感觉是“沉实”,而新仿品的釉面虽经做旧去火气,但其总体感觉是“漂浮”。第二是新仿品的器足无论如何制作,总有一种“润泽”的感觉,而真品器里显得“干涩”。这是因为在近千年的岁月中,胎土内的挥发份早已散去,而且胎土内部份物质发生“结构重组”,使得胎质看上去紧凑、结实而干硬,这一点非常重要。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元
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元
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 元
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赏析
该碗口沿微微外撇,直径19.5厘米,高7.8厘米,圈足直径约6.7厘米,高0.9厘米。胎质灰白坚密,釉色青绿略为泛灰。口沿内外一周显见积釉痕。碗内壁刻划八等分莲瓣纹,莲瓣内刻划海螺、鱼、牛角、方胜、盘肠、戟等八吉祥图案,底心一周弦纹之内刻划十字形篦花纹;碗外壁口沿下有五道刻划弦纹,弦纹间以三点刻法将弦纹分成十三等分,外壁中腹又刻划两道弦纹,弦纹以下自底足处,刻划九个园顶莲瓣纹,莲瓣之上有压刻五周细弦纹。该碗内外壁纹饰满而密,但密满中又见刻划简练疏朗。为突显刻花纹,施釉薄而均匀,极见装饰技巧。圈足内刮釉一周,残留托烧痕。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
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 元
青花牡丹纹双耳大罐 元
青花人物牡丹纹盖罐 元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元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元
宝石红僧帽壶 明宣德
宝石红僧帽壶赏析
通盖通盖高19.2厘米 口径长16.1厘米 口径宽11.2厘米 底径7.6厘米通盖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通盖僧帽壶形使见於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斗彩高士图(羲之爱鹅) 明成化
斗彩鸡缸图 明成化
斗彩蓬莲花纹盖罐 明成化
红釉高足碗 明永乐
景德镇窑白釉僧帽壶 明永乐
丽蓝釉钵 明宣德
越窑青釉花口式碗 五代
青花五彩鱼纹大盖罐 明嘉靖
素三彩菊花耳瓶 明
素三彩菊花耳瓶赏析
通盖高36.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1.5厘米 通盖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现的瓷釉新品种, 它以黄、绿、紫三种釉色为主,不用红色,在白瓷胎体上直接加彩或刻绘,然后罩一层“雪白”,再次入炉经低温烧制而成。其中以三色中某一色为地,则被称为某色地三彩,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素三彩成器后明净优雅。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明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赏析
通盖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 通盖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