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文字素材2冀教版八年级下.docVIP

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文字素材2冀教版八年级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异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变异 英文名称: variation 定义1: 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差异。 所属学科: 古生物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定义2: 亲代与子代间或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基因型或表型的差异。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 ;进化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 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 所属学科: 水产学(一级学科) ;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 定义4: 亲代与子代间或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基因型或表型的差异。 所属学科: 遗传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太空蔬果-人工诱变的成果 变异是指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变异分两大类,即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可遗传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不会遗传给后代,如由于水肥不足而造成的植株瘦弱矮小;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 释义   词目:变异   拼音:bìan yì   英文:Biology] variation   基本解释   1. [vary]变化差异   2. [variation]生物学用语,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详细解释   1. 怪异的现象。古代多用以称人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曰:‘昔尧任舜禹而天下治,虽有洪水之害,不为人灾,变异不及於民,岂况於人君乎!’” 宋曾巩《熙宁转对疏》:“未有若是而福应不臻,而变异不消者也。”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马氏者家,忽见变异,夜中或抛掷瓦石,或鬼声呜呜。”   2. 谓标新立异。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 ,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 《魏氏春秋》:“ 太祖惧远近之议也,乃令曰:‘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 六条腿的牛蛙 ,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3. 变化,不同。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八号》:“我的笑,毓芳 和云霖 是不会留意这有什么变异,但 剑如,她是能感觉到。”   4. 生物学名词。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淘汰篇》:“盖凡一切生物之类莫不有所变异。” 定义    可遗传变异 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生物突变    染色体畸变 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每10万个或 1亿个碱基在每一世代才发生一次基因突变。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所产生的人工突变。诱发突变实验始于1927年,美国遗传学家H.J.马勒用X射线处理果蝇精子,获得比自发突变高9~15倍的突变率。此后,除 X射线外,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都可被用作诱变剂,以提高突变率。 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会引发猫叫综合征 突变的分子基础是核酸分子的变化。基因突变只是一对或几对碱基发生变化。其形式有碱基对的置换,如DNA 分子中A-T碱基对变为T-A碱基对;另一种形式是移码突变。由于 DNA分子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加或缺失,使突变之后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位移,变为不是原有的密码子,结果改变了基因的信息成分,最终影响到有机体的表现型。同样,染色体畸变也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说明。自发突变频率低的原因是由于生物机体内存在比较完善的修复系统。修复系统有多种形式,如光修复、切补修复、重组修复以及 SOS修复等。修复是有条件的,同时也并非每个机体都存在这些修复系统。修复系统的存在有利于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提高信息传递的精确度。 基因重组   基因 重组也是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G.J.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重新被发现之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二倍体生物体型变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遗传因子的重组。以后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