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与自赎_马致远_双调_夜行船_秋思_悲秋主题解读.pdfVIP

沉沦与自赎_马致远_双调_夜行船_秋思_悲秋主题解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家杂志 Writer Magazine 2009 No.8 古典文学新探 沉沦与自赎 石艳艳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悲秋主题解读 摘要 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是“悲秋”文学主题的创作健将。其代表作《双调·夜行船·秋思》将一个生活在乱世 的文人矛盾的内心情感状态表露无疑,并成为一段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的灵魂剖白,为后世人所称道。 关键词:马致远 沉沦 自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悲秋是中国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从文学创 愁和痛苦再次盘踞作者心头。作者急于摆脱,但这种摆脱却 作的心理和价值而言,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天人 又难以实现。 合一的审美趣味,即通过对于自然万物的体验去领悟所谓 中国文人从骨子里是入世的,哪怕是潇洒旷达如苏轼 的“天道”,从而达到主客体的情感交融。这“天道”的内在含 者,也必是要在现实生活获取名声后才有资格去逍遥与悠 义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人眼中有着巨大差异,在儒家它是 游。可马致远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身份地位却注定其要 “仁”,在道家它则是“无为”。从表面看,二者似乎彼此对立, 承受命运捉弄。年轻的他也有过入仕经历,对未来充满了无 极度矛盾,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意外地构成了一个完 限憧憬和幻想。但世事变迁,如今落魄流荡在乡野的他不由 整丰富和真实可感的中国文人内在精神结构,指引他们在 得对当时所谓的努力和奋斗发出了尖刻的嘲笑和讽刺:曾 顺境和逆境中决定取舍,保持平稳的心态而不致因受外物 经风光无限的“秦宫汉阙”,如今成了“衰草牛羊野”;记载了 诱惑迷失本性。 无数能人异士的石碑也早已“不辨龙蛇”。千秋功业、一世霸 对于 “天道”的理解与阐释一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 名,而今能换得什么?轰轰烈烈、英雄云起的三国之争,早已 题,由此也诞生了大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悲秋由于 湮没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偶尔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谈资。 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富有意蕴的无穷回味成为其中的代表 人生苦短,又何苦要将自己困在这样的处境中呢?就像那些 性题材。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便是这一文学主题的创作健 “看钱奴”,一生只为累积财富,却不知道享受人生的真正快 将。其代表作杂剧《汉宫秋》、小令《天净沙·秋思》都是传世 乐。“秦宫汉阙”、“鼎足三分”和“锦堂风月”三个典故,语言 佳作。另有一首散曲《双调·夜行船·秋思》更被“周德清评 紧凑、声调急促,充分展现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之,以为万中无一。明王元美等亦推为套数中第一”。它将一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最终促成作者抛弃了本应属于自己 个生活在乱世的文人矛盾的内心情感状态表露无疑,并成 的社会与国家责任感,在第五段中,马致远连续使用民间谚 为一段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的灵魂剖白,为后世人所称道。 语。这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风格和上文充满意蕴的典故 本文对其悲秋主题进行了解读。 形成了强烈对比,显示出作者对于自我身份在现实生活中 一 乱世文人的沉沦心态 无法得到确证之后彻底绝望的离弃,并毅然投入到底层社 《双调·夜行船·秋思》这套散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会的坚定决心。“红日又西斜”、“下坡车”、“鸠巢计拙”、“葫 第一部分用细腻而厚重的笔调表现了一个乱世文人的沉沦 芦提”这些民间俗语,没有典故所蕴籍的丰富人文内涵,在 心态。 表达方式上与典故强烈的内指性完全不同。它是开放的、即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首段第一句话 时的,为下层民众所易理解的语言形式,体现出元代文学艺 中所蕴藏的人生易逝、旧梦难寻的感慨,真切表达了一个 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雅俗相融。同时也是文人地位 落寞文人的无奈处境。特别是庄周梦蝶的典故,使该曲从 下移过程中,因贵与贱、高和低的混淆产生撞击,自然形成 开篇便沾染上一种如梦如幻、绝尘弃世的

文档评论(0)

qsa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个人收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