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区域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面上的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基本
学科之一。它着重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的区域系统性质与结构、
联系与过程、功能与效应,为人类的区域开发建设服务。传统的区域地理学
侧重于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分异规律,没有现代区域地理学这样强调区域
系统整体功能和区域开发、区域协作的实践意义,也没有现代区域地理学这
样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当前,区域开发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如何抓住机遇去加速区域开发,
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是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的人
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在提高区域开发效益过程中去发挥区域地
理学的作用,更是区域地理学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然而,有两种传统的观念
仍在约束着区域地理学:一是专论地理与区域地理绝对分割,使理论与实践
脱节,造成理论停滞、实践受限制;二是自然地理与人文(经济)地理绝对
分割,把包括人类文化圈在内的地球表层的统一性人为地割裂了,使区域系
统的整体功能的开发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我国区域地理学现状,还停留在
传统或正要摆脱传统约束的阶段。
面对着日益高涨的区域开发建设需要和与之不相称的学科现状,我国第
一部《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破土而出了。书中采用实践型体系,各章节的
安排是根据区域地理研究实践中常遇到的主要问题来定。其内容包括:地理
学的区域性,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地理要素与因素,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
理系统,区域地理结构、功能与效应,区域地理演化,区域地理规划,区域
地理调查,区域地理信息处理,区域地理著作体系。阐述过程中强调自然与
人文(经济)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论理与实例
相结合,把传统区域地理学(甚至传统地理学)的人地分离、部门分化的离
心趋势,回归到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地球表层特定空间中来。其中有些理论
与方法是继承前人和引用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有些理论与方法是总结直接
或间接实践经验提出的认识。还有一些理论与方法因水平和篇幅局限而尚未
反映到书中。
由于区域地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区域系统中的人与自然联系极复
杂,人类对区域开发建设的目标要求甚高,使《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这个
课题遇到不少局限,目前还谈不上成熟成型。为开拓我国现代区域地理学,
本书仅作为一块铺路石而已。
本书是集体创作。各章节执笔人分工是:韩渊丰(前言、第3章、结束语),
赵振斌、张治勋(第1章),陆骏(第2章),赵汝植(第4、11章),杨
青山(第5章),李剑波(第6、7章),王卫(第8章),张治勋、赵振斌
(第9章),傅爱民、毛政元(第10章)。韩渊丰和张治勋、赵汝植负责主
编工作。杜仲权同志协助清绘地图。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
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
中师范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和地理系,对本书的编写和使用给予了有力的支
持。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地球表层区域系统的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理论与研究
方法。内容包括地理学的区域性、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地理要素与因素、区
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系统、区域地理结构功能与效应、区域地理演化、区
域地理规划、区域地理调查、区域地理信息处理、区域地理著作体系。具有
自然与人文(经济)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论理
与实例相结合的特点。是我国第一部专论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的书籍,对我
国现代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和区域开发、区域协作的实践具有一定的促进意
义。既适用于地理专业本(专)科和函授生教学用,又适用于区域地理学工
作者、研究生、中学地理教师和区域开发建设者阅读。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地理学的区域性
地理学是一门以多种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亦
称为地理环境)及其改造利用的科学。
地球表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地理学的优势。
由于地球表层中人与自然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地理学研究中
就出现各种各样不同性质或功能的区域。所谓地理学的区域性,就是指人对
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的反映,是人类从改造利用地表空间的需要角度去认识
各种性质大体相似或功能大体相近的空间单位——区域,以便因地制宜地进
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地理学的研究,总离不开区域。
第一节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色
一、地理圈的不均一性与地理学的区域性
地理圈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相互交错渗
透的圈层。它的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8~17k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