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选修《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 章玲 彭善枝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彭善枝)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彭善枝)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章玲)中国循环经济的实践(章玲)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章玲)考试第1讲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1.1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人类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ESN(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原理 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经济增长决定论零经济增长论经济——技术发展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1、经济增长决定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就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为主要目标,把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一标志。这是西方国家率先推出来的富强之路。为迅速摆脱贫困,赶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纷纷选择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即实现农业国的工业化,并以工业化为实力基础提高人均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水平。(GNP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值)经济增长决定论的后果: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生产体系和对生活资料高消费的生活体系构成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严重后果,使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因此,一进入70年代就出现了悲观派和乐观派的大论战。2、零增长论“零增长论”是悲观派的论调,悲观派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主要ows, JaY. W. Forester, E.Smith等。ows 的《增长的极限》E.Smith的《生存的蓝图》M. Mesarovic等的《人类处在转折点上》J. Timbergen的《改造国际秩序》 “零增长论”的主要观点:“零增长论”认为如果人口、工业、粮食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按照当时的增长率继续下去,那么未来100年内地球上的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可预期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增长率将突然不可抑制地下降,于是提出:除非到2000年人口和经济增长率停止下来,否则社会就会超过限度而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办法是限制增长,乃至“零增长”。“零增长论”与“经济增长决定论”的命运不同 “经济增长决定论”:直到199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政治的角度提出之前,它实际上一直是很多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发展战略。 “零增长论”:至少并没有在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或市场调控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在理论界和思想界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经济一技术发展决定论 与悲观派持相反观点的是乐观派,主要人物有H. khan, n等人,“技术发展决定论”是其主要观点。典型的乐观派著作有H. Kahn的《今后200年——美国和世界的一幅远景》,n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和《资源丰富的地球》。环境污染并非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后果,而且技术进步本身还提供了清除污染的可能性;自然资源储量减少是事实,但技术进步也在不断制造和发现新的资源。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人类能力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4、可持续发展观(1)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政治家和先哲的思想里孔子就主张“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孟子也有“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的感叹,认为人所处的环境足以改变人的气质,人所得到的奉美足以改变人的体质,环境对人的作用十分重大。齐国相管仲,就提出过“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的高论,并说:“为人君而不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二是体现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政策和法律条款中秦朝的《田律》: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秦朝竹简,弥足珍贵的当属秦朝法典《秦律十八种》,在其中有关农业生产的《田律》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保护环境的条款。在条款中规定耕田者不许砍伐山坡上的树木,捕鱼者不许用毒药捕鱼,猎人不许捕杀幼鸟和未成年野生动物。《田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体现了古代“以时禁发”的原则,是先秦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态学思想和各种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的法律实践,明显体现了可持续性的思想。环保史学者确认《田律》是世界上首部环保法典。《旧唐书》所记载的中唐时期,朝政腐败,生活糜烂,朝中及地方官僚竞相以“奇鸟异兽毛羽”攀比织裙,以至于许多鸟兽“采之殆尽”。唐玄宗李隆基从整刷政治、革除时弊的需要出发,作出禁令,不准制作穿戴这类奇异的毛羽物。(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关于资源稀缺性的观点在人类历史上真正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理论探讨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问题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萨斯、李嘉图和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