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封建国家财政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七章封建国家财政管理本章主要内容:封建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 明太祖朱元璋2 第一节 封建国家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权益的横向分配(最高决策层)1、秦汉两代加强了君主对财政的支配权,授予相权的财政权较大:①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加强了皇权;②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立;③皇室财政远大于国家财政;④实行财政预决算与官员政绩考核相结合的“上计”制度。 始皇陵3 2、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管理体制的新格局:①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混淆在一起;②度支尚书成为中央财政的中枢;③财政监督大大削弱。3、唐至清代相互制约的财政管理机构,由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体制走向君主集权。 中书——决策、立法机关 门下——审议、复奏机关 尚书——执行机关,下设吏、户(下设户、度支、金、仓四部)、礼、兵、刑、工六部。 御史台、刑部中的比部——监察机关 4 581年,隋文帝即位不久,就采纳大臣的意见,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是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主宰,拥有绝对权力。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主要是三省,即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管的事最多,下设吏、礼、兵、刑、民(后改称为户部)、工六部,分管各项政事。三省的最高长官为宰相,六部的最高长官称尚书。 5 二、财政权力的纵向分配——中央集权为主体。1、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西汉郡县制、分封制并存,封王财权由强至完全被中央收回;3、东汉末年,地方上的财权势力扩大;4、隋唐时期财权的集中及地方上的离心倾向;5、宋朝时财权高度集中,地方上没有财权;6、元、明、清三代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制。 总督、巡抚负责军政事务行省 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财政,是户部的分理处6 三、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关系1、秦汉时,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前者远大于后者,但有时又与国家财政互相调节。2、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室财政实际上囊括了国家财政,二者混为一体。3、隋唐时期,皇室财政一般与国家财政分开,但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国家财政的运转。4、宋代财政高度中央集权,皇室财政支出毫无节制,严重干扰了国家财政。5、明代皇室财政具有截外廷财政的功能,导致国家财政多为宫中耗尽。6、清代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立,有时皇室财政补充国家财政。 7 第二节 封建国家财政管理制度 一、预算、审计、上计制度1、秦汉时加强赋税会计管理,建立赋税收入考核制度。2、隋唐时期的预算编制制度、收支审计制度。3、宋代的会计制度——会计分析。4、明代财税报告制度:对编报前准备工作有一定的要求;统一各种报表规格;对于会计录或帐簿的办理有明确的规程;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求有完备的手续。5、清代前期的会计制度:建立起各级会计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帐簿已经相当完备;会计核算方法更为严密;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报表编制、上报制度。 8 二、漕运制度1、漕运体制在秦汉时已初步建立,其特点是以征伐为目的;2、唐初漕运实行富户监督、百姓服役制,唐中期实行官府押运、招募民工制;3、明代“支运法”到“兑运法”、“长运法”的转变;4、清初的漕运到清末的海运。9 三、货币制度明清银钱并行制的局限性:1、银钱比价处于不断波动中,使财政收支也不稳定;2、银两制本身的缺陷;3、白银作为币材,必须要有充分的供应,才能支持银两制和货币财政;(1)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2)促使盐商亏本,无法完纳盐课;(3)造成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脱节;(4)改变了田赋中货币成分与实物成分的比例。 晚清银贵钱贱,老百姓购物时往往要背上几十斤重的铜钱。图为颈套13500个铜钱上街购物的男子。10 本章小结封建国家的财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没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强制对全国的财源进行统一管理思考:1、简述秦至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规律。2、明清两代的银两制对财政有什么样的影响?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