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课时编号09.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课时编号09.ppt

第二节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课时编号:09 学习目标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关键词 淮南子 愤中应外 司马迁 发愤著书 淮南子 愤中应外 司马迁 发愤著书 名词解释 淮南子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写了一部子书,又称《淮南王书》、《淮南鸿烈》。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之孙,袭封淮南王。刘安爱好文学且善于辞赋,曾著有《离骚传》和一百多篇赋。东汉高诱《淮南子序》说:“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书中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文艺观点,又吸收了儒家的思想成份,其文艺思想涉及到创作发生、情感与形式、艺术技巧、文艺鉴赏等。 愤中应外 :这是《淮南子》关于创作发生的理论观点。《淮南子》认为文艺创作是一个内在感情表现于外的过程。《主术训》云:“有充于内而成象于外。”《修务训》云:“愤于中则应于外,故所以在感。”作家有“充于内”、“愤于中”的真情实感,表现于外,就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淮南子》要求外在的“文”与内在的“情”必须统一,达到“文情理通”。 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重要建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对其后的文学创作和文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在《史记》中专门为文学家设传,并对作家们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展开评论,推动了古代作家论和作品评论的发展。 发愤著书:“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文论最重要的文论命题。《太史公自序》云:“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和阐发。两汉之后,很多理论家和艺术家都对此作了论说,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李贽、金圣叹、张竹坡、蒲松龄、廖燕等都从不同角度作了阐发。可以说,“发愤著书”说自司马迁提出后,贯穿古代文论史始终。 一、《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乃汉高祖之孙,他召集门客编写了一部子书,名《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淮南子》。东汉高诱《淮南子序》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书中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文艺观点,又吸收了儒家的思想成份。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关于情感产生与艺术创作。 《淮南子》认为,艺术创作是“发乎词,本乎情”的活动,情是创作的关键。因为“文之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于外者也”。有情,才有艺术创作。情如何产生?《俶真训》云:“且人之情,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所以与物接也……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攐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其可得邪。”耳目的功能在于应感而动,耳闻目见从而心感情动,心志的功能是知解忧乐,人的感情是与外物交接而产生的,外物是人之感情产生的本源。外物刺激人之耳目感官,产生对应的感情冲动,从而导致创作发生。这揭示了文艺创作源于物、本于心的基本原理。此后陆机、刘勰等论创作发生,都持此观点,只是论述得更明晰罢了。 《淮南子》又认为,文艺创作是一个内在感情表现于外的过程。《主术训》云:“有充于内而成象于外。”《修务训》云:“愤于中则应于外,故所以在感。”作家有“充于内”、“愤于中”的真情实感,表现于外,就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淮南子》要求外在的“文”与内在的“情”必须统一,达到“文情理通”。《缪称训》云:“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于外者也。以文灭情者失情,以情灭文者失文。文情理通,则凤麟极矣。” “以文灭情”是有文无情的形式主义之作,这类似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所说的“为文而造情”。“以情灭文”与此相反。这两者都是极端,皆不可取。“文情理通”类似孔子所提倡的“文质彬彬”。这些论述表明,文艺创作既要有真诚的感情,又要有对应的形式,二者应完美统一。《淮南子》还提出,艺术家的感情应真诚不伪,《齐俗训》说“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发之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这与《庄子.渔父》所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思想是一致的。 关于艺术创作中匠心独具的技巧运用,《淮南子》进一步发挥了庄子的观点。其一,认为艺术创作离不开技巧,善于运斤的工匠“斫削凿枘”能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有出神入化的技巧。成功

文档评论(0)

教学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