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形态 呈H形 左右两叶+峡部+锥状叶(70%) 甲状腺位置 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下极平第六气管软骨 正常甲状腺重量约30g 甲状腺肿大指其体积超过正常1倍 甲状腺的固定装置 借外层被膜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 借左、右两叶上极内侧的甲状腺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 病人吞咽时甲状腺随咽部运动而上、下移动 临床藉此鉴别颈部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注意:甲状腺癌晚期次活动亦丧失 甲状腺的血管 甲状腺的血供: 甲状腺上动脉——发自颈外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 甲状腺动脉与气管、食管动脉有广泛吻合 甲状腺的静脉: 甲状腺上、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 甲状腺血管 甲状腺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 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分内支、外支 内支(感觉支)分布在喉粘膜上,手术损伤会出现饮水呛咳。 外支(运动支)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同行,支配环甲肌,失声带紧张,损伤后引起声带松弛,音调降低。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左侧钩绕主动脉弓,右侧钩绕锁骨下动脉,上行与甲状腺背面的气管与食管沟内。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有复杂的交叉关系。 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一侧损伤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可引起失音或严重的呼吸困难。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 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 甲状腺生理调节 下丘脑(TRH)→垂体(TSH) →甲状腺(T3、T4)轴 甲状腺内:高碘→甲状腺摄碘↑,T3、T4合成↑ →甲状腺摄碘↓,T3 、T4合成↓ 负反馈:①甲状腺素需要量↑(活动,妊娠,生长发育,寒冷) ②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③ 缺碘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 病因 1 摄入碘缺乏:地方性~ 2 需要量增加:生理性~ 3 合成和分泌障碍 病因分类 1 地方性~ 2 散发性~ 3 生理性~ 4 先天性~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 发病机理 1 地方性:缺碘→ T3、T4合成↓→TSH ↑→甲状腺增生、 T3/T4 ↑ 2 散发性: TSH↑ 对TSH敏感性↑ TSH类似物 其他生长因子 3 生理性: T3、T4合成相对↓ →TSH ↑ 4 先天性: T3、T4合成↓ →TSH ↑ 病理生理 弥漫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囊肿纤维化 钙化 临床表现 1 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结节性 2 压迫症状:气道、食道、血管、神经 霍纳综合症horner syndrome 3 继发甲亢: Plummer病 4 恶变:发生率4~17% 预防 去除病因:加碘盐 青春、妊娠期女性多食富含碘的食物 治疗原则 1 生理性~:不须特殊治疗,海带、紫菜等 2 地方性~和散发性~: 补碘:适于地方性~ TSH抑制治疗:L-T4 131I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1 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外观及生活 2 出现压迫症状:气管、食管、血管、神经 3 胸骨后甲状腺肿 4 继发甲亢 5 可疑恶变 6 影响美观 甲状腺功能亢进 (hyperthyroidism) (一)甲亢分类:  1、原发性甲亢—最常见,指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亢进症状,多见于20—40岁,腺体弥漫增大伴凸眼,又称凸眼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病. 2、继发性甲亢—较少见,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发生甲亢。多见于40多岁以上,无凸眼,易心肌损害。 3、高功能腺瘤—少见,腺体内自主性 高功能腺瘤 突眼征 眼球向前突出 瞬目减少 上睑挛缩,睑裂增宽 双眼下视时上睑迟落 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两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 辅助检查 1 BMR测定:脉率+ 脉压差-111 正常±10%, +20~30%轻度, +30~60%中度, +60%以上重度 2 摄131I率测定:↑,2 h>25%, 24 h>50% 3 血清T3、T4测定: ↑ BMR测定注意事项 1、必须在清晨、空腹、安静的状态下测定 2、需连续测量3~7天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