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蒹葭》选自《国风》中的 ,属秦国民歌。本诗神韵缥缈,引人遐想,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来自《诗经》中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1、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从:追寻 5、阻:艰险 6、溯 游:顺流而下 7、宛:好像、仿佛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坻 。 1、萋萋:茂盛的样子 2、晞:干 3、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4、跻:高 5、坻:水中高地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藏身小岛水中心。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讨论以下问题: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 小组讨论 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伊人在水中央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可望不可及 ——执著追求 特点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深入思考: 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3145523.doc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概率的意义.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综合复习动点问题.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综合复习用方程(组)解决问题2.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技巧3737428.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技巧31863369.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技巧36734349.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技巧39247359.ppt
- 初级中学三年级物理浮力与压强.doc
- 初级中学三年级物理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ppt
- 【安徽卷】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暨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18-4.19)英语.docx
- 2025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docx
- 2025北京高三一模英语汇编: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短文.docx
- 2025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材料分析题.docx
- 202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化学汇编:原电池.docx
- 2025北京高三一模英语汇编:阅读理解A篇.docx
- 2021-2025北京高三一模政治汇编:图表题.docx
- 2022卫生监督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docx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 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体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