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ocVIP

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彭丽娟 【作者】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 【指导老师】A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专业】教育学(心理健康) 【正文】 1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网络的便利性与时效性,提供了人们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的途径,极强的互动性增加了与他人交流的话题和机会,多变的传播形式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官利用度。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结果[1]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使用在整体上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13700万人、5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4%和20.0%。可见我国网民总数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事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这种态势的发展,因过度沉浸于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也日益突显出来。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尤为网络成瘾易感人群(Davis RA?,200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2]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中占到6.4%。林绚晖和阎巩固[3]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6%。王立皓和童辉杰[4]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是3.6%。因此,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是问题提出的动机之一。 严标宾[5]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他们有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比较高的生活满意感。但丁新华[6]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会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许多国家的学校改革以前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忽视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是问题提出的动机之二。 此外,Kraut等[7]人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严标宾[8]等人研究表明:?网络行为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作出了显著的预测,但预测力非常微弱。梁宁建[9]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幸福感显著相关。总结前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社会支持、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以及健康、专业等因素的影响,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显示,内向、孤独、情绪不稳定以及自制力差是他们的主要人格特点,并且表现出孤独感、无助感、罪疚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网络成瘾者的负性情绪主要与个体的人际关系,情绪体验等有很大关联,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某种关系。由前文提到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网络成瘾对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等能作出显著预测,只不过预测力较微,并且非网络成瘾者比网络成瘾者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者体验到更高的消极情感。因此,进一步明确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提前干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来预防其网络成瘾,这是问题提出的动机之三。 1.1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虽然美国心理学会对网络成瘾已于1997年予以正式承认其学术研究的价值,但是目前对于网络成瘾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大家一致公认的标准。“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纽约精神病学家Goldberg于1994年在网络中一个专业讨论组中提出的,认为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应对功能上表现出的行为成瘾。后来将其改为“病理性计算机使用( PCU)”,Young[10]认为病理性赌博的状态与网瘾最为相似,故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障碍”,即“病态网络使用(PIU)”;Davis[1]也主张以“PIU”取代“网络成瘾”。现在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11]为: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愿望。同时会产生想要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即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因此,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本研究采用陈侠等人的一般性定义。 自1996年第一篇网络成瘾的实证研究至今,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比较多,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成瘾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研究;二是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的研究。 1.1.1网络成瘾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网络使用者人口学变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一些具体的相关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