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解读教案.doc
一、文本概念的含义
1、广义:所有传达着某种意义的客体,由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2、狭义: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文学文本。具有自足性、封闭性和能指性。
自足、封闭: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艺术世界;
能指:各个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语言——意义)
3、作品与文本的联系与区别
文本概念表明了作家不是作品意义的权威,作品的意义存在于文本结构之中,作家的写作只是为读者一个具有能指功能(可以包含意义),可供解释的客体。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即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
二、文学文本解读的性质和过程
1、解读的性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
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里活动机制的特殊认识活动和心里活动过程。
2、解读的步骤:
(1)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到初步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2)细读:从“释义”到“辨味”
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晓文字,并在通宵文字的基础上去领会语词、文句的特殊意蕴;辨味,是指对文本的特殊意味、韵致、情味以及作者用心的感知和体认。
文学欣赏一开始就有一个语言的理解即释义的问题。这是文学欣赏的起点。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其中的“潇湘”和“秦”是指与朋友分别之后各奔东西。又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中的“绿蚁”是指新酒酒面浮末的代称,这里是指新酿的酒,而不是“绿色的蚂蚁”。
但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指在释义的基础上去“会意”、“辨味”。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语的搭配,特殊句式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
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品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具体的语境中重新确定语词的含义和文本的主旨。
(3)批评性阅读:这是一个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阅读的过程
三、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审美的态度
实用:(略)
科学:
科学——如读唐代诗人元稹《梦游春七十韵》,一方面通过考据确定元稹年轻时与寒门女子崔莺
莺的恋情经历,确定诗中“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是写诗人虽然抛弃了寒门女子,但心中还是有一种负罪感,因此孤单生活了八九年。通过考察当时的社会风尚,确定诗中“一梦何足云,良时事婚娶”、“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是将负心看作是一场春梦,转而追求富家小姐,诗人如此直率自供自己始乱终弃竟毫无羞愧之意,是因为这是当时的社会风尚所容忍的行为。
科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0世纪30年代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夜晚树上的蝉声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认为“蝉夜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自己都疑惑起来,特为此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请教蝉是否在夜里真的不叫。
了解一些能够确定作品艺术描写是否真实的知识,在欣赏中有时也是必要的,正如朱光潜说的:在文学欣赏中,了解一些历史知识“非常重要”,“例如,要了解曹子建的《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他和甄后的关系;要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订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审美:
对文学的理解虽然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作出人任意的理解和诠释。而且,无论是实用的理解,还是科学的理解,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即使如了解文史知识、诠注字义,考据故实等,虽然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有时对我们理解作品还是很有必要甚至是必须的,但这种方式最终只是文学欣赏的起点。从根本上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来自我们对文学的审美理解。
鲁迅:“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结冰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凡是科学的人们,这样的很不少,因为他们精确地钻研着一点有限的视野,便绝不能和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世,同时又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精神相通。”
对文学作品作审美的理解,就是要与欣赏对象保持适宜的距离、一种审美观照的态度,不能用实际的态度对待文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文学的美。朱光潜曾以海上航行遭遇大雾和海岸上观雾时不同的心理感受为例,来说明艺术欣赏时保持有距离的欣赏态度的重要性。
2、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推向力
3、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
第一章 诗歌文本解读
1、概述:诗歌的外形式与内形式
(1)外形式: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
特征:视觉上分行排列、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故宫博物院》课件.ppt
- 《中国词》注音版.doc
- 大学语文课件.ppt
- 古诗词教案·课堂实录.doc
- 拉筋的方法.doc
-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doc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 妊娠10个月.doc
- 妊娠用药.ppt
- 数学教学论(1-3章).ppt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docx
- 利用新媒体进行创意广告营销-演讲人角色:广告创意总监.pptx
- 聚焦2025年全球软件行业开源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全球软件行业开源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015-03-01采购付款业务.pptx
- 脑力冲刺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海上风电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报告:风能资源评估与风险管理.docx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策略: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增长渠道整合报告.docx
- 自主学习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a卷】.docx
文档评论(0)